第一百零七章 巨大工程(3 / 4)
比如医学的,必须懂得制备抗生素的基本知识,那就需要制药的、化学的专业人才,还得有医学临床的人,护理专业的人,这才形成医疗体系。
而搞机械的,得熟悉最原始的蒸汽机的制作方法,从煤到电的整个能源转化过程,都得有人才。最麻烦的是学机械的,分三个层次:研究设计的、制造机床的、操作产品的。
这些讨论,仿佛回忆了人类近几百年的科技史,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火药专家说到:“光一杆枪,得有炼钢的,制作无缝钢管的,还得有机床,还得制造出子弹。并且,军事人才也是必须的,远程攻击武器,古代也不是没有,弓箭的打击范围也在百米左右,不可小视。所以军事指挥及骨干战斗人员也要带一些过去。”
这样人员越加越多,最后多到没办法统计。而一名数学教授却说到:“没那么多,但至少得500人以上,各类人才。但是,最基础的,穿越过去后,最开始的生存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家对数字的敏感,大家都认同,但最开始的生存问题,却把话题转移到施工步骤方向了。
最开始穿越过去,大概需要每人配一把热兵器,并且要在弓箭面前有优势。于是,火药专家说到:“那不行,手枪在弓箭面前优势不明显。海南官兵人数肯定是十倍以上,那我们得带长枪,这帮子没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带长枪,打起仗来也是稀松的。我提议,每十个人,配一把班用轻机枪,用一个受过军事训练的人来操作,就可以暂时对付官兵及土匪的骚扰。”
这样算来,至少得有五十人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并且还得要吸收一位军事指挥人才。当然,他得带上地图、望远镜及指南针。
冬子斜对面那家伙突然说到:“可惜,我们今天在座的,没有学医的,但这对生存极为重要,我想,抗生素与碘伏是要带一些过去的。碘伏少带一点,因为几个月工作后,制备它的设备也该建立起来了。但要制备搞生素,我们以最快的科技发展速度,也得要一年以上。我们穿越过去的人,如何抵抗当时的瘴疫之地,如何控制炎症,这东西是最重要的。”
对啊,冬子想到,过去莫说在海南,就是在福建广东所谓的岭南地区,瘴疫之地,就是它们的别称。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就是把他打入人间地狱的意思。就边韩愈贬到岭南地区,也觉得此生就此要结束了。
其实,这是与南方热带海洋气候有关。虽然物产丰富,但气候湿热,内陆人本来就不太适应。再加上,细菌繁殖生长有利,蚊子虫蛇横行,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当地人的平均寿命是很低的,主要原因不是饥饿,而是传染病与感染。
对于煤炭的运用,有人还提出了方案,说是煤用来做墨,可以与内陆地区进行走私交换。但这个方案被否决了,因为,这种制备墨的方法,《梦溪笔谈》里都有记载,说明宋人已经掌握了,之所以没被推广,不是因为缺煤,而是因为,它制造出来的墨,品质赶不上传统的松烟墨,被淘汰了。
但是,对盐的制备,大家开始重视起来。过去靠晒盐的方式,产量低速度慢人工大,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化学析出法,简直不要太快。在古代,盐相当于银元,一样是硬通货,国家专卖的。这就是暴利的来源。当然,这个提议是冬子最先说出来的,所以,大家让冬子发表意见。
冬子根本不是化学专业的,但他是厨师,高中也学过两年化学。他说到:“我们可以制备碘,也就是说,加碘盐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这可以消除大脖子病,治疗功能,是我们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在当时,这可是独一无二的。”
他这一说,大家兴奋起来,觉得冬子说的商业模式,靠谱多了。盐成为食物,那它的需求量就大。如果具备药物的特点,那它就拥有了核心的竞争力。用这种走私的产品,甚至可以冲击一个国家财政的垄断。这才是大生意,这才是建立社会甚至政权的大事。
孙总此时为冬子的提议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古代的经济学,就一本书就可以解释了。《盐铁论》,大家都读过吧?铁是制造武器的,盐是食品。一个要命一个续命,哪个重要呢?为什么把盐放在铁的前面?”
如此一来,大家取得的共识是空前的,纷纷赞扬冬子的点子。冬子没有想到,原来在这里,自己以前根本没有说话资格的人,居然成了最被承认的共识提供者,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后来,大家的议题就开始散了。有提议必要要带温度计的,因为不管是锅炉还是冶炼,温度控制都是必须的。还有提议要带两个简易机床。为什么要带两个呢?因为万一某个机床某个零件坏了,需要另一个机床来制备。
其实,这些都只是研究与制造环节的。还有需要造船航海的人才,需要建筑规划的人才,需要农业改造的人才,这些事情,都在大家的讨论之中。
突然,有人一拍桌子,大家从纷乱的讨论中停了下来,那位数学教授突然发问:“我好像觉得有哪儿不对?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过去,必须雇佣大量当时当地的人作为劳动苦力,凭什么,他们听我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