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2节(1 / 3)

加入书签

现在不是李成梁要不要弃辽,而是他根本无法承担弃辽的责任。

李成梁的精锐核心都是他在辽阳的班底,这些人的家属可能已经迁往了京师,但是辽东都是他们的老家,一旦决定弃辽,那对于整个明廷新军的打击是重大的。

这份责任李成梁担不起!

除此之外,在李成梁执政的时候,明廷丢失了接近一半的领土,如今连自己起家的老巢辽东都要丢了,对于李成梁的政治威信也是巨大的打击。

当年李成梁就是靠着李春芳的政治危机才上台,而且上台后李成梁利用武人的手段解散言官,强力控制朝政,也得罪了很多读书人,一旦他露出虚弱,那就会受到更大的攻击。

很显然,这都是李成梁无法直接选择弃辽的原因。

看到李成梁这个样子,山蒿先叹息一声,还是说道:

“若是大将军不能行上策,那就只能行中策了。”

“先生请说。”

“打朝鲜!”

什么?

“东南贼之所以没有自己北上,肯定是辽东的变化发生太突然,所以来不及调集军队北上,才能依仗朝鲜的仆从军。”

“实际上,朝鲜人未必愿意为东南贼流血。”

“我们只要跨过鸭江,以扶持朝鲜国主的名义攻打朝鲜,那朝鲜的将领必然会带领军队回援,那我们就可以围点打援了。”

“若是朝鲜军队不退,那我们正好收回朝鲜,那扶植朝鲜继续和辽东的贼军对峙,我们依然可以退回关内,应对接下来的战争。”

这个计策让李成梁动摇了一下,他还是摇头说道:

“太冒险了,朝鲜北部多山,平城不容易攻打,而且朝鲜也有很多港口,东南贼可以迅速支援,现在攻打朝鲜也已经晚了。”

李成梁说道:“若是一仗不打就返回关内,那是没办法向陛下和太后交代的,李某必须要打上一仗再说。”

李成梁指着沈阳说道:

“敌军孤军深入,补给不足,海西女真又是墙头草,我们先攻打沈阳,等夺回沈阳后才返回关内整备!”

山蒿先只能坐下,这就是他计划中的下策,无论战果如何攻打一次沈阳,做出要收复关外的姿态。

李成梁散会之后,对山蒿先说道:

“山先生,其实我已经布置好了退兵的准备,只等沈阳一战后就退出关外。”

山蒿先却叹息说道:“大将军,辽东本来就是东南的闲子,辽东对东南来说,本身就是试一试来的,朝鲜军更是凑数的,本身就不是东南贼用来决战的。”

“用我军精锐,来消耗朝鲜这些仆从军,大将军您觉得值得吗?”

李成梁叹息一声说道:

“我知道不值得,但是身为一军统帅,又岂能只算这些,若是一仗不打撤回关内,恐怕这两镇精锐的锐气都没了,日后就再也不能用了。”

“无论此战结果如何,打完沈阳我就返回京师,筹备和东南贼的决战!”

李成梁坚决的保证道。

政治仗

这边的李成梁没有战斗的意愿,实际上占领了沈阳的李舜臣也同样慌得不行。

虽然装备了新式的装备,但是朝鲜士兵是什么素质,李舜臣心里还是清楚的。

当年驱赶朝鲜国主的作战中,刚开始的时候东南军队还要求李舜臣他们的朝鲜军队联合作战,但是很快就发现,这帮朝鲜军队作为战友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有时候还会因为误判了朝鲜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侧翼的溃败。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东南的军方就再也不信任朝鲜军队了,只让他们做一些占领后方城池,维持治安和剿匪的工作。

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成色,李舜臣心里也是清楚的。

拦截女真人的作战里,朝鲜军队装备了新式火枪,打了李如彘一个措手不及。

朝鲜军队又是以逸待劳,在辽阳的时候李如彘的军队已经溃败,还被海西女真驱赶围猎,这才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但是和李成梁的精锐明军对抗,李舜臣心里是清楚的,无论是从作战能力还是作战意志,自己这些朝鲜军队都是比不了的。

这种思想也蔓延在整个朝鲜军中。

东南军队大于明廷军队大于周围藩属国仆从军。

这个不等式深入人心,不会因为剿灭女真叛匪而改变什么。

清楚这一点,所以李舜臣也没有想过主动主战,而是在沈阳等沿线的城市筑造防线,修建烽火台,命令士兵躲在堡垒和战壕后死守。

正在紧急乘船前往朝鲜的戚继光,是这一次入辽东作战的主力。

戚继光实在是太清楚朝鲜的战斗力了,他多次发消息给沈阳的李舜臣,要求他不许在野外和李成梁决战,必须要死守城池等到东南援军赶到。

不过虽然戚继光紧赶慢赶,但是从东南调集军队和后勤辎重到朝鲜,再跨过鸭江进入前线,军队需要集结整编发放物资,这些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