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8节(1 / 3)

加入书签

皇帝立刻说道:“这个自然!”

徐阶又说道:“还有海瑞。”

听到海瑞这个名字,嘉靖皇帝是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迟迟不松口,徐阶又说道:

“陛下可以让海瑞留在太原,负责遣散京营。”

徐阶已经说到了这一步了,皇帝只能点头说道:

“徐阁老拟旨吧!”

一个时辰之后,徐阶和大太监黄锦一同登上了晋王府的城墙。

由徐阶对着京营士兵念了皇帝的《罪己诏》,接着由黄锦宣读了圣旨。

赦免所有京营士兵的罪过,朝廷既往不咎。

宣布将那些欺压京营士兵最厉害的几家权贵的家产赏赐给京营士兵,在太原就地遣散京营。

宽恕海瑞的罪过,任命他在太原负责遣散京营士兵。

事情到了这一步,京营士兵不再闹了,而是带着抢来的财物和女子出城,红盔禁军再次接管了太原城。

可是现在皇帝已经被吓破了胆子,第二天就在红盔禁军的护卫下,丢下京营士兵立刻离开太原,就连一部分大臣勋贵都没有来得及带走。

皇帝那座用来炼丹的丹炉也被留在了太原,连同这一路上搜刮的炼丹药材,最后都成了京营士兵的战利品。

在太原经常欺压百姓的晋王朱新,也害怕被太原百姓报复,也随着皇帝一同奔向平阳府。

而红盔禁军在离开太原之后,也有不少士卒思乡,暗自离开,等到汾水边上的时候,护送皇帝的士兵只剩下两千人,能够活着到这里的京师大臣和权贵只剩下几十人。

与此同时,裕王亲自前往宣府,在高拱的运作下得到了宣府效忠,大同卫也派出使者,宣布效忠储君。

帝国北边的局势风云突变,一直到了五月十五日,抵达徐州的杨博才得知了一些消息。

随着更多的消息传来,京师陷落,陛下西狩,裕王北进,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杨博等到五月二十日才算是确定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东南主力北上!攻破京师!

杨博连忙组织军议。

副将李成梁,兵部侍郎副总兵张居正,以及九边将领出席会议。

从杨博口中得到确切的消息,众将士都倒吸一口气。

杨博首先问道:“如今局势,众将士以为如何?”

李成梁是最不想要继续南下的,随着南方气温升高,北方士卒明显不适应。

而明廷的准备工作又很糟糕,不少士卒患病都没办法医治。

如今东南新军的主力不在南方,那继续南下就要攻城啃硬骨头了。

骑兵又不擅长攻城,李成梁根本不想要将宝贵的兵力浪费在这里。

李成梁立刻说道:“末将以为应该大军立刻北上京师夺回京师!”

李成梁的想法,立刻得到了其他九边骑兵将领的支持。

他们也不愿意继续南下了,江淮地区水网密集,本来就不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

敌军又不在徐州,继续留在徐州根本没有意义。

而一些靠近京师的军镇,也担心苏泽进攻他们的地盘,更是想要北上。

张居正立刻说道:“不可!”

“京师已经陷落,现在北上我军疲敝,正中了苏贼的奸计!”

“我们来回折腾劳师远征,到时候苏贼在京师以逸待劳,岂不是犯了兵家大忌!”

从进入徐州开始,李成梁就和张居正不对付。

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张居正和杨博不同,是一个很难缠的文官。

他立刻说道:“张侍郎以为要如何?”

张居正立刻说道:“立刻进攻苏松!苏松二府是东南财源,也是苏贼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若是攻破,那不仅仅我军可以获得大量的财物,还能重创苏贼!”

“苏泽养兵,以养精兵,耗费钱粮众多,所依靠的就是苏松的工商业,和福州的航运!”

“断其财源!则苏泽必定要回援,那时候以北面留守九边精锐,必定能够收复京师!”

杨博有些意动,但是李成梁立刻斥责道:

“张侍郎这话就是纸上谈兵,苏松二府要过长江天堑,我军都是骑兵,长江上苏贼优势巨大,又要如何渡江?”

“苏松水网密集,根本不利于骑兵作战,让我们去苏松不是送死!?”

李成梁立刻又说道:“杨尚书,我们手上是朝廷最精锐的部队,现在京师陷落若是不北上,岂不是不忠不义!?”

杨博此时的脑子乱糟糟的,也没办法做任何的决断。

他只好说道:“陛下西狩,但是朝廷还在,过几日定然有朝廷命令传过来,到时候再议吧!”

“京师陷落的事情要在军营中保密,切不可扰乱军心!”

杨博的保密命令根本执行不下去,京师陷落的消息很快就在徐州传开了。

这下子不仅仅是普通士兵,就连基层军官都开始茫然,朝廷都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