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7节(1 / 2)

加入书签

成国公朱希忠立刻反驳说道:“徐阁老此言差矣!京营士卒一路上护送陛下到太原,忠心耿耿,现在遣散京营,岂不是伤了军心?甚至连红盔禁卫都会兔死狐悲,不能继续为陛下效力!”

“再说了,红盔甲士保护陛下自然够了,但是满朝公卿勋贵这么多人,没有京营士兵要如何护得住周全?”

皇帝再次看向他的大臣们,这时候和稀泥头号种子选手,不粘锅冠军选手赵贞吉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京营为重,不可以不裁,但是也不可以贸然裁撤!”

这句话等于废话,赵贞吉继续说道:“臣以为,可以淘汰一半京营士兵,留在太原防御苏贼,剩余的则跟着陛下西狩。”

这个和稀泥的方案,最后还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留下一半京营的命令立刻传了下去。

太原,是北方贸易重镇,特别是在大同互市之后,太原更是商旅发达。

苏泽控制京师之后,并没有切断京师贸易,甚至还鼓励发展工商,很多消息都随着商队传到了太原。

无论是分田,还是《告民三则》,又或者是东南新军的纪律性,这些都传到了京营士兵的耳中。

不少人都想着要返回京师,听到裁撤一半的消息,大部分京营都想要被裁撤下来。

之前皇帝和群臣为了恐吓京师百姓,将东南新军描述为共妻吃人肉的野人,士兵们畏惧才随着皇帝出城。

现在得到了消息,他们也不想要继续给京师权贵做牛做马了。

老弱病残被裁撤下来,青壮自然不会被明廷放过,而这些被选上继续西逃的青壮,怨气自然更大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奏疏平地惊雷,迅速在太原府炸开。

原来嘉靖为了装样子,或者也真的是要征集群臣的意见,让随行的群臣上书。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个时候上了一道《治安疏》。

这份奏疏一上,迅速在整个太原引起了轰动。

其中几句名言,迅速在京营士兵中传播开: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

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

虽然海瑞用的都是文言,但是有段文识字的军士将这些翻译成白话,立刻在京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其实海瑞的这封治安疏,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用任何新学的学术。

他只是在原本忠君的框架下,以儒家的传统道德,对皇帝进行了批判。

这样的文章,在东南地区的报纸上甚至都不会引起什么反响。

要知道何心隐都是公然喊出了“皇帝在法下”,甚至叫着要“君与庶民同罪”的话了,海瑞这封治安疏还是在通篇劝谏皇帝改邪归正,做回仁君。

可在北方,这份《治安疏》可以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嘉靖皇帝看到《治安疏》,气的鼻子都歪了,他这才想起来海瑞这个名字。

逆贼苏泽的蒙师!竟然混进了朕的队伍中!妖言惑众!

嘉靖皇帝立刻对身边的陈洪说道:

“快!速速派去锦衣卫,将逆贼海瑞抓拿来问!”

皇帝歇斯底里,陈洪自然不敢怠慢,他立刻亲自带着锦衣卫前往海瑞住的地方,要将他抓起来拷问。

海瑞级别不高,也没有靠山,所以他住的地方就是京营士兵住的城外营地。

海瑞很体恤这些京营士兵,经常帮助他们书写家书,或者靠着自己的律法知识帮着士兵们秉公裁决,很得到京营士兵的拥戴。

就在陈洪带着十几个锦衣卫,恶狠狠的来到海瑞住处的时候,海瑞正在给士兵写家书。

这些士兵准备拜托往来太原和京师的商队,将家书带回去报个平安。

陈洪看不起这些脏兮兮的京营士兵,立刻吩咐手下的锦衣卫道:

“将逆贼海瑞抓起来!”

这些士兵听到这里,立刻不干了,堵住了海瑞家门问道:

“为什么要抓海大人!”

“海大人是好官,为什么要抓海大人!”

陈洪穿着大太监的朱红官袍,锦衣卫一个个都穿着锦衣,更是看不起这些京营泥腿子。

陈洪直接捏着嗓子说道:“陛下旨意!海瑞逆贼,勾结苏贼,扰乱军心,捉拿来问!”

这下子士兵自然是炸了!

“不能让这阉狗带走海大人!”

陈洪跋扈惯了,哪里能忍受别人喊他阉狗,他立刻指着人群中的那个士兵说道:

“那是海瑞同党,一同抓来问!”

海瑞门口的京营士兵越聚越多,此时锦衣卫已经有些怂了,但是陈洪依然嚣张跋扈。

“打死这个阉狗!”

京营士兵再也忍不住,一哄而上,直接淹没了陈洪和一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