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抉择之前(2 / 4)
系,已经知道,容城要开始新的开发了。开发的重心,在南湖那一边。
南湖是容城的城中湖,在它与长江之间,是老容城市区。如今,新的规划,要在湖的那边开始了。据说,那边,巨大的房地产项目,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几乎算是建一个新的容城。
不是上面没有大力改造老城区的打算,但是,目前还有几个问题不好解决,于是,先易后难,决定先开发南湖之南的新区。
老城区,有一些棚户区需要改造,这是必须的。上面也拨了钱,本级财政也因为商业街的成功开发,有了积累,城投公司的资金还算是可以的。
但是,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最老最破的棚户区改造时,发现了新的情况。那是容城最老的棚户区了,有些房子,大概都是几十年前的简易建筑,房子小,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与厨房,几乎算是大筒子楼,比容钢外,原来冬子的老家房子,还要差得多。居民生活质量特别差,上个厕所,都要走好几分钟到公厕。公厕太小,街道太窄,大型抽粪车进不去,下面的化粪系统没有,下水道系统不畅,一下雨,汗水横流,如果不在路上摆几个砖头,根本下了不脚。
更要命的是,多年来,随着居民家庭的人口增长及生活需要,乱搭乱建的太多,有用石棉瓦盖的,也有用油毛毡盖的,甚至直接用玻纤娃,直接盖在几根木条上,也算是个空间。这样的建筑群,年久失修,电路乱搭,有些算是危房了,有随时倒塌的危险。
夏天,怕雨水太猛倒房子。冬天怕用电起火,发生火灾。那地方,消防车推土机都进不去,出了事故,根本没法救援。当地的官员及主管安全的领导,每次面临这个街区,都有一种危如累卵的感觉。
所以,一旦有了钱,就想改造它。但改造它,必须有条件。第一,得有迁移的位置。这么多人,起码几万人的至少两年的居住与生活,没有周转房不行。并且,这样小的地方,开发出这么多的住房出来,根本没有商业价值。
要知道,街道要扩宽,公共面积要能够按现代城市的要求,承载相应的公共设施,并且,楼栋距离,国家也有规定。哪怕,原来住的一万户,你通过修高楼层的办法,能够安置出来,但开发商的利润在哪里呢?
比如修十层楼,原住户回迁,就占据了一半,那剩下只有一半的住房,开发商再卖出去,根本覆盖不了他前期的拆迁及建安成本。
不改造危险,改造又划不来,周转房的需求量又大,远远超过商业街的规模。怎么办?
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街区,把这个棚户区的老住户整体搬迁到那边,形成一个崭新的城区,并且,把有些机关也搬过去。当官的带着过湖,老百姓也就没啥说的了。
这个老棚户区,在前期勘探时,居然还发现了古代的遗址,更不能乱动了。这里在古代曾经做过几十年的都城,这出土的遗址,已经惊动国家文物局了,省文物局派出专业的考古队,进行系统清理。据说,要清理完毕,也得要两年。
既然这样,一不做二不休,这个地方,今后就不修住房了,不如开辟为一个以文物遗址为标志的公园,保护性的遗址公园,国家要给钱,对市民,也是一个提升自豪感的事情。
过去,听说要把自家搬迁到新区,有些老住户不愿意,有个别,还到机关门口扯皮。毕竟,老城区是商业成熟的繁华地,新地方,做小生意,就要差些。做小生意,是这些老住户的生计。
但是,因为有文物遗址这回事,大家都不闹了。毕竟,祖宗的东西出来了,大家都是懂法律,讲道理的。
况且,容城人,有一种文化骄傲,做过都城的地方,都有这种自豪。所以,动员他们进入新区安置,难题迎刃而解。容城人,并不都有文化。但是,哪怕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普遍具备一种莫名的气质,那就是,尊崇文化与历史。这种气质,不仅反映在容高毕业的学生身上,也反映在贩夫走卒的市井。这一点,是容城与其它县城最大的不同。而葛校长,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而鲜活的传承人。
这种规划还带来一个新的提议,那就是,整个县机关的重心,会往新区搬,并且,c姨还听到一个重大的消息,那就是容城的巨大变化,即将发生。
容城原来一直是省直管县,因为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还因为,这里有几个著名的企业。比如容钢,是省属企业,水泥厂也是省属的。虽然它们现在的经营状况不好,但是毕竟级别与管理体制在那里。近几年,又引进了新的大型企业。比如一个大型的火电厂,一个以武昌鱼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还有,即将要修建一个货运机场,因为它近邻武汉,要补充武汉那一个机场的不足。
要知道,这里发展如果把空铁及江陆联运合起来了,就是个小武汉的架势了。目前,省上有两种方案,一方面,是把容城直接升格为地级市,成为标准的容城市。另一方面,有人提议,要将容城划归武汉,成为武汉的一个区。不管哪个方案,容城从行政级别上,就要上级一个档次。
行政级别的上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