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孙总出手(2 / 4)
,对他说到:“你看,你只查了现在在城墙上走的人,没有查下面的普通人。假如这个案件发生在城墙之上,那下面那些普通人,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城墙上走过?哪怕没在城墙上走过的人,他听别人叙述,也能够知道城墙上的具体情况?直接知识是知识,间接知识,就不是了吗?”
“你的意思?”冯警官没明白过来。
“她真有可能是第一次作案,但这么专业的手法与知识,肯定有高手教过她,对不对?仅凭小聪明,是无法做得这么职业的。”
这句话,提醒了冯警官,他跺了跺脚,突然想到一件事,没给孙总说过。胡三供述中,关于那个超级大师的事,他才是第一个联系人。这事,他给孙总介绍了一下。
孙总听了,深思了一会,脚步也明显慢了。
“这是个好思路,既然这个所谓的大师,是第一联系人,说明,他与何姐,就有关系。我们把思路扩展一些,何姐,是不是有老手指导过呢?甚至,就是这位大师,亲自指导的何姐?”
冯警官此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对对,完全有这种可能。事情是他联系的,他也就有可能,与何姐有更深的关系。但是,万一他们并没见过面呢?万一我们找不到他的遗迹呢?既然是大师,肯定很难找吧?”
“不一定,大师,肯定是多次作案的老手,有可能越做越大。你刚才说,那个电话,好像是境外来的。也说到线上骗人的事,那你们最近,有没有线上骗人的案件呢?这里有两个约束条件:第一,作案人在境外。第二,骗的钱一定更多。大师不做小事,不仅仅是收益问题,更是职业满足感的问题。你无法想象,爱因斯坦以教初中生物理,他能够得到多少快乐?”
哪怕追踪到了,知道他是谁,但抓捕他们也很难。因为,他们熟悉,哪些国家,治安形势有漏洞。哪些地方,与中国没有司法协定。
“你看没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孙总问到。
“什么共同点?”
“你刚才说,台湾人是首领。这个所谓民族资产的骗局,是不是也与台湾背景有关呢?”
当然是!冯警官明白了。只有熟悉过去那段历史的台湾人,才会想到这样复杂的故事,才会知道,老一辈,为什么如此相信这件事情。
把一个谎言编得这样绘声绘色,肯定是建立在部分真实的基础上的。最高明的谎言,并不是全假,那就没人相信了。最好的谎言,里面有大量的真实事实或者合理成分,掺杂进一点点假的东西,让你很容易相信。
一段故事,真的东西越多,假的东西就越不起眼,这是骗子知道的常识。如果把真的东西当成分母,假的东西,当成分子。当一段话只有一个谎言时,分子固定。为了让数目更微小,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加大分母。用大量的真实事实以及合理推论,说得越多越好,来减少假的分数的绝对值。
比如,一个做假冒商品的人,会从外观,内容,以及渠道价格等方面,尽可能多的做到真实。只是,那个品牌,确实是冒充别人的。
一个说谎的人,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喜欢说很多细节。细节越多,好像真的东西越多,你对他假的结论,就不太注意辨别。所以,有经验的警察,在审问犯人时,有一个判断。这个犯人,编故事,越生动,细节越具体,他说谎的可能性就越大。他只不过在做增大分母的工作,分子是假的。
“对了”冯警官拍了拍脑袋:“最近抓到一批从菲律宾搞诈骗的台湾人,有一百多个,就是电信诈骗。”
“手法上有进步吗?金额多大?”孙总直接问了两个问题。
“手法上有明显进步了,他们不要你的银行密码,只对你网上银行下手,获知你的验证码,就打你网上银行的钱全部转走了。其中,有钓鱼软件,有电脑病毒陷井,真正的新兴高科技作案作法。”
“与以前的诈骗,有什么相同点呢?”
“第一,他们总是用人民银行的名义,说你的账户涉嫌洗钱罪名,让你把钱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只需要你报给他手机验证码,他作个登记就行。受害人想,自己又没实施转账操作,怎么会被转走钱呢?第二,他们总喜欢找那些对网络半懂不懂的中年人下手。第三,转钱的手法,再也不用人工,电子瞬间划转,完全不留给你补救的时间。”
孙总听了点点头:“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一个大师,肯定会在探索新的诈骗手法上飞奔,犯罪也有进化论。而他们选择的对象,太专业了。中年女人,就是对网格半懂不懂的最有钱的人群,她们胆子小,最怕违法,所以多半上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手法,简直太熟悉人民银行的规定,以及地下钱庄洗钱的途径了。所以,何姐对洗钱如此熟悉,知识,完全可以从电信诈骗团伙的人中,学过来。”
孙总说得太多,一时间,冯警官还没反应过来,还在思考与消化中。
孙总突然问到:“你是说,你们抓住了,作为高手,他居然被你们抓了,算什么高手?”
“原来是这么回事,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