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1 / 2)
这话不仅“感动”了刘启,更是让在场的许多人,包括刘德这样的书生都眼泪汪汪。
得此忠臣,和其之幸。
然而看得更远的刘瑞却是感到很不对劲。
这莫名其妙的氛围,这莫名其妙的的谈话内容。
灵光一闪的刘瑞差点抑扬顿挫地:“啊~”出声。
难怪他说这么眼熟,原来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托孤改成更适合西汉体质的古早版。
这么一想,他对申屠嘉的感官更为复杂,同时也怕对方真的听进去了,然后拼着九十的骨头忠言逆耳。
想想都令人头皮发麻。
“御史大夫陶青升左丞相,随右丞相申屠嘉一同辅助新帝。”
“除此外,内史晁错升御史大夫。”
“柏至侯许昌任内史,同时令李广出任长信卫尉。“
如果说前几道任命都在意料之内,那么李广的官复原职无疑是让众人差点崩了表情。
那可是李广欸!
因为治军不严差点把太子坑了的李广,陛下居然不计前嫌地让其官复原职。
几乎是下意识间,众人看向闷不做声的太子,而在此时,刘启也姗姗宣布了诸皇子们最关心的问题:“朕驾崩后,可循先帝的旧历,许宫中无所出的女子领钱归家,年长且无大过的黄门离宫守陵,领一份俸禄安度晚年。”
除了几个生养过的高级嫔妃外,刘启对宠幸过的其她女人没啥印象。其中更有露水情缘被困深宫十一二年,最后还是看不下去的薄皇后提了一嘴,便将这些女子归为可以出宫的家人子例:“至于有皇子的嫔妃,也不好与新帝的子嗣(过了七岁但没封王的皇子会暂住长乐宫)挤在一处,所以由戚里的各家接回奉养,替朕奉于阿母身边。”
这是要让有子的嫔妃留下当人质的意思。
毫无疑问,刘启的话让年长的儿子们都白了脸色。最受宠的江都王刘非更是双手握拳,努力不让情绪外露。
“临江王刘荣虽已过继,但是因为彻查绛侯时候扯出皇陵失窃的问题,所以朕想留下临江王为朕守陵,也算是安祖先们的心。”
于公而言,皇帝要求藩王留京守陵没啥问题。
于私而言,宗主要求小宗管理墓地也没问题。
然而因为这事发生在刘荣身上,所以众人看他的表情不免带了丝同情。
面对众人相当隐晦的打量,刘荣倒是情绪为稳定,甚至有种“终于结束了”的放松感。虽然这么说十分刻薄,但是对于疲惫不堪的刘荣而言,阿父的去世兴许是件好事。
“能为陛下效劳是臣的荣耀。”已经不再称呼“父皇”的刘荣恭敬像尊泥偶。
刘启为此难得打量忽略已久的大儿子,眼神也就停留了几秒便悄悄挪开:“临江王忠厚纯孝,太子不可怠慢于他。”
“诺。”刘瑞顺势看了刘荣。后者朝向皇帝的拱手转向刘瑞,谦卑的让人难以想象这是皇帝的长子——一度宠成北宫珍宝的长子。
刘启并不在意殿内的诡异气氛,但是在简单安排完自己的后事后,他的精神已萎靡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太子留下,余者回去。”
说罢便看向皇后,和颜悦色道:“朕不在后,母后与太皇太后就要托付给你了。”
“诺。”薄皇后眼神复杂地看了眼刘启,终究还是啥都没说地离开了。
而待殿内终于安静后,刘启拍拍改成软榻的座位,轻声道:“坐到朕身边来。”
“诺。”
宦官令将刘启面前的桌案挪开,免得太子卡在床榻与桌案之间。
“时至今日,朕与你也没空说些父慈子孝的废话。”刘启在刘瑞坐下的那刻猛地捉住儿子的手,一次一顿道:“为臣者可以犯错,为储君者也可犯错,但是只有皇帝……”
“只有皇帝是不能犯错的。”
“即使是犯错,也得保证这个错误有人兜底,不会颠覆大汉王朝。”刘启想到年轻时的自己,顿时有些挂不住脸:“莫要像你阿父这般差点酿成大祸。”
刘启在当太子时就想给宗室一点震撼,所以找了崇拜商鞅,为此准备大削特削的晁错。然而因为一系列的差错,他还没来得及动手,废燕太子刘定国和楚废王刘戊就人憎狗嫌到即使是刘濞也不想与之为伍。
现在想来,刘启不免浑身发冷。
若是他真的一意孤行,非要与只是没有自立门户的藩王闹得不死不休——就算齐王一系与淮南王一系各个都是人才,但是只要燕赵楚吴连成一线,关中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搞不好还再次引得匈奴南下,最后落得个国破身死,遗臭万年的下场。
如果说刘启只是浑身发冷,那“死里逃生”的晁错就是差点给刘瑞跪下。
感谢太子为着申屠嘉来威胁他。
感谢太子让他去扳王氏姐妹,最后扯出废燕太子刘定国的破事。
早在晁错当上内史,决定削藩时,他的阿父就与儿子爆发了从未有过的争执,甚至说出:“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