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泉永线——南安旅游(2 / 3)

加入书签

这整旧式禅院,还保存着宋朝时期的部分文物。比如拜垫之下的古拜石和栏外的圆石珠,都是宋代遗留下来的原物。绕过后门再往后走,是旧庙的后山,庙墙与后山之间有几米相隔,有两处古井,人称“龙虾眼”又名“龙虾泉”唐朝建寺时,此处为住寺僧人的饮用水,据说不管天气多么干旱,此处的井水永远不会干涸。因为左右两边各有一眼圆井,二井之间又有一块山石形如虾头,故称“龙虾眼”

“龙虾眼”除了作为僧人饮用水之外,大凡过往香客前来诚拜,都会将此水用器皿带些回家,据说喝了这里的井水,能祛邪避灾。旧山房后的房顶,一年四季不沾落叶,可见其清灵气高之显。转出“龙虾眼”往右,在旧寺庙的老墙边,有一段方形的残旧长木头,这是古时寺院法师用过的捣米木。

站在清水岩广场望向前方,可以鸟瞰整个洪濑镇景区,风景非常优美。面对面之山则是著名的杨眉山,山上有著名的南安雪峰寺。南安人说杨眉山十八变,这话果然是应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

两山两寺对望着洪濑,中间是东溪之水流汇晋江,涌向东海,可见洪濑之地地处灵山秀水之间,一排一排的楼房树林一般地耸立,更彰显出这个古老名镇钟灵毓秀之风骨。

4。灵应寺

离开清水岩,车由南安洪濑镇往洪六公路方向行驶,取向南安洪梅乡的灵应寺。

自古以来,在闽南地界盛传“仙公梦、灵应签”说的是仙公山的梦极灵,灵应寺的签极验。闽南人早年飘洋过海,处外谋生,故此,人们视故乡为风水圣地,逢年过节回家,都不忘到此灵山圣地,拜佛求签,以保年年发达。

灵应寺的立足点,在福建省南安市玳瑁山。其位置正好东面朝向仙公山的双髻寺,西面背靠杨眉山的雪峰寺,三个闽南名寺一线拉开,传承着佛家千年灯火。而这三座古寺庙,又都留下了弘一法师的仙足,更是极有纪念意义的佛教胜地。灵应寺还是省级森林公园,国家3a旅游风景区。

灵应寺有三奇:千年杜杉、坐化茄藤、倒抛竹。在灵应寺的山顶上,这里的侨民建造了一座25。7米,全国第二高度的滴水观音。而灵应寺所供奉的,是一位悲苦成佛的小牧童,叫灵应祖师。此人姓李,名文愈。

所以,我们对灵应寺的情感,不只是对一种宗教的情感;也不只是对一个风景名胜的情感;更不只是对一株千年杜杉的情感。这里传说的那个命运悲惨的神童,以及和他一起坐化的茄藤,还有那枝插入黄土地又长出强根的牧牛竹,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乡土的气息。

它的底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底蕴。在这些古老的故事里,它不只是一个传说,不只是一段尘缘,还是一部美丽乡村民俗。谁不曾记得他们童年放牛牧羊、砍柴读书?那些曾经漂洋过海,在异域奔波的华人,难道他们不会想念故乡?不会想念起他们的童年?不会想起曾经含辛茹苦的过往生活?

新建的灵应寺规模宏大,有大雄宝殿,放生池,弘一法师纪念堂等。人们加庙建寺,就是为了缅怀故土。在灵应寺的山脚下,有中国走向世界的侨民,故此,灵应祖师的形象,就成了这些漂泊流离的故乡人童年的影子。

5。雪峰寺

游览完灵应,车从洪六路往回走,我们又回到洪濑镇。路经洪濑大桥,往南安溪美方向行进,到雪峰农场处,有一条公路直通雪峰寺,雪峰寺位于南安康美镇。

雪峰寺始建于唐朝,史载为唐代高僧义存大师得道之后,在此山修造“父母坟”因有白马引路,故称“白马坟”宋黄祖舜曾在“白马坟”前立碑“雪峰父母坟”并植罗汉松于坟旁。后来天赐和尚重修庵堂,经历数代修建,终成规模,为有别闽侯雪峰寺,人称小雪峰寺,但本地人仍叫雪峰寺。

原闽侯雪峰寺有“南方第一刹”之称,是佛教禅宗五宗派之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义存大师是南安杨梅山下湖尾村人,12岁出家,后经云游苦修,终成一代高僧,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建寺闽侯雪峰寺,后王审知入闽为王,聘为国师,盛极一时。

旧时的雪峰寺并不很大,但在禅宗法界却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名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是福建省佛教会的会址。南洋海外不少名僧、住持,都门出该寺。

近代,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也曾会集该寺,留有不少诗文墨宝,弘一法师曾先后两次游住该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题匾诗文。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也曾光临雪峰寺,笔题山门,为纪念弘一法师而建的“晚晴亭”上,留下一副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雪峰寺上,诸多名人题刻,为古寺增辉添彩。

近些年来,雪峰寺不断新建扩增,规模日益宏大,已经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集森林资源、宗教文化的旅游胜地!

6凤山寺

离开雪峰寺之后,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继续往泉永公路上行,到南安诗山镇地境,那里还有一个千年古寺——凤山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