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节(4 / 5)

加入书签

,或是托亲戚朋友从国外买个录音机,这都是比较超前的意识了。其实,不论哪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趋势,流行的人们追求而来的,代表着服装史的变革,体现了当代的时尚。比如,前几年就开始流行大尖领子的衣服,后来又流行卡其喇叭裤,今年流行穿蒙着尼龙布衫内衬定型棉的外套。

服饰上的变革,让人们压抑许久的内心得到了一点解放,思想比较开放的女性开始脱去暗灰色的外衣,穿上颜色比较鲜艳的外套、毛衣等等,这些浅显的改变,代表着人们思想上的开化和进步。

假领子的诞生就是追求美的产物。当时做衣服要凭布票,布票又紧张,精明爱美的人们就把白衬衣去掉袖子和胸部以下的部分省去。这样人们套上毛衣后,看不出衣服里面的衬衣是否齐全,既节约布料,又美观,这样的“节约领”,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标志。

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兰欣把给沈妈买的布料做了一件上衣。跟普遍穿的翻领褂、前面还带俩大兜的衣服不一样,兰欣做的衣服添加点不一样的东西。她不知打哪弄了一条黑色的大毛领,拆掉后裁成条,分别缝在衣领、袖口、口袋和衣服的底边上。添加了这些异样的元素,兰欣做成的衣服显得格外好看,让沈妈拿着衣服合不拢嘴,直夸女儿心灵手巧,比她这当妈的厉害多了。

果然,沈妈穿上极好看,跟城里人一样。绒绒的毛边使这件衣服看起来更加活泼又不显厚重,穿上显得更加生动,沈妈身材丰腴,略微收腰的衣服她穿上很合身,让她看上去像是年轻了几岁。这个季节穿刚好,冷点就在里面套件毛衣,热点就在里面套给衬衣穿。

果然,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不是沈妈不想穿好看的衣服,只是没那个机会。沈妈在农村住的时候,也就出门走亲戚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穿件比较像样的衣服,平时穿得很朴素,再说农村也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衣服。

这一到了城里,沈妈的见识多了,眼光也跟着改变了不少。闺女给她做新衣服,她也没拦着不让做。主要是她怕穿得太差出去给孩子们丢人。衣服不在多,在精,有这样一件体面的衣服,沈妈能穿好几年,显然是很划算的,沈妈这样算计着,只是她没想到自己闺女能有这手艺,做出的衣服可真好看,在她看来,百货大楼的衣服都比不上闺女做的这样衣服。

当然,兰欣出门不能带着缝纫机,她是接姨婆家的缝纫机做的。姨婆看到兰欣做的衣服后,也把兰欣好夸了一通,说改天她也裁块料子,让兰欣给做一件。

周末时,兰欣和大哥、大嫂,领着穿上新衣服的沈妈,带着牙牙学语的小牛牛去逛□广场,一家人乘车来到□。可能是礼拜天的原因,这里是人山人海,纷至沓来。步行而来的,骑自行车的,还有骑着三个轮子童车的小孩子也来凑热闹。这哪像是来玩,是来看人来了。

兰欣看到有专门给拍照的人,就拉着一家人照了来到北京后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后来一直珍存在家里的镜框中,多少年都没换下来。

“哎,大姐,这位大姐,你等等……”

兰欣跟沈妈正随着人流往前走,再说周围人又多,根本就不知道喊得谁,他们刚来,认识的人不多,压根就没想到有人叫他们,还到处看着往前走,就是没回头看一眼。

后面叫人的几步追上,绕到兰欣几人前面问沈妈:“大姐,我看你穿的衣服特好看,就想问问你打哪买的,我也想去买一件,过两天我要出门,想弄间体面的衣服穿穿。”

这位问话的女人大约四十岁左右,皮肤白皙,烫着过肩卷发,穿着时下最流行的杏黄色尼龙外套,看上去很洋气。从穿着上看,就知道是那种家庭条件很好的人。

沈妈看到对方期盼的眼神,笑着回话:“妹子,这衣服可不是我买的,这是我家闺女给我做的。”

对方一听,傻眼了,外边没卖的,咋办?

☆、65更新

话说,这位时髦的女士名叫任冬梅,家里条件很好,她本人在某文工团上班,平时就喜欢追求新鲜美好的事物,衣服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到了换季的季节,喜欢给自己添两件新衣服穿,偶尔看到喜欢的衣服,也喜欢淘来,是个爱美爱打扮的女士。

这不,乍看见沈妈身上穿的新衣服,她觉得衣服合体美观,收腰很好,最令人喜欢的是那些绒边,增添了不少活泼因素,使原本板正沉闷的衣服鲜活起来,让人有了一眼惊人的感觉,正适合她这个年龄穿。所以,她一瞧见这衣服,就喜欢上了。

也是,这个年代的衣服,中山装、军装就是极好的衣服了。那些穿衣讲究的人,也就是从做工上下工夫,至于款式,多数的大众化的,很少有另类的款式出现。衣服还大多是宽衣肥腿的样子,像褂子,春天能套毛衣,冬天还能套棉袄;裤子呢,也是同样的穿法,一条黑裤一年四季都能穿,穿上根本没有一点美感可言。

这也就是兰欣做出的衣服让人亮眼的原因。其实,兰欣做的衣服,要是往后数十几年,就显得大众化了。可当下,还真没有重样的,让人看好也是理所当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