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3节(1 / 3)

加入书签

如果在辽东的事情提错了建议,那万一李成梁带兵进京问罪,岂不是要被李春芳“借头颅一用”来谢罪?

所以刚刚属下们只是激烈的“争论”,但是讨论的都是空泛的话题,根本没有人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而李春芳本身又不知兵,这个劣势就更大了。

他也茫然的看着众人,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过了半天,终于有人站出来说道:

“丞相,依属下看,还是新军大臣李大人最了解辽东的情况,李大人在女真中威望很高,属下以为莫不要让李大人主持辽东的平叛?”

这句话说完,立刻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李春芳也犹豫起来。

光是一个山东,已经让李成梁尾大不掉,如果真的让他再占据辽西,那么京畿地区就被南北夹击,那自己这个中书丞相大,还是李成梁这个新军大臣大?

但是自己手下的人根本无法平定女真叛乱,若是真的影响了朝鲜的战事,自己也要威望扫地下台。

李春芳迟疑不定,这时候有人说道:

“丞相,属下以为李大人之子李如松能力出众,可以担任辽东总兵。”

李春芳微微点头,李成梁和李如松虽然是父子,但是李成梁也不是只有李如松一个儿子,父子之间也不是完全一体的。

而李家在辽东的威望,也可以给李如松用。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办法。

八月,明廷下旨,调任新军大臣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为辽东副总兵,负责女真平叛诸事。

活该

李如松兴高采烈的从莱州乘船,前往辽东赴任。

如今的辽东总兵是身在朝鲜的李洵,李如松这个副总兵就等于是辽东总兵了。

能够以二十三岁就成为辽东副总兵,这在明廷也是相当炸裂的。

不过如今这个时代,也没人在意这些了。

李如松想起了临行之前,父亲李成梁的教导。

李成梁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后,先是久久的沉默,接着喊来了李如松。

听到消息,李如松自然是非常兴奋的,辽东是李家的老巢,自己返回辽东担任副总兵,肯定就能掌控辽东之地。

有山东和辽东两地,那么李成梁也许真的能和山蒿先所说的那样,以武人的身份掌控朝政。

但是对于这个任命,李成梁的心情并不好。

“李春芳就是小人,这时候还玩这种权术,试图用区区辽东总兵的职位来离间我们父子。”

听到这句话,李如松心中一凛,自己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有些飘了,没有注意到父亲的脸色。

但是以李如松的地位,这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

大明的将门,比起士人更重视嫡出和庶出。

这是因为明廷的武官继承是严格按照有嫡传嫡,无嫡传长的原则的。

当年于宗远的祖上,就出过庶子为了争夺继承权杀死嫡子的事情。

结果是杀人的庶子被皇帝亲自下旨斩首。

这是明廷对于武将家族传承制度的维护。

这也是为什么云南的沐家,至今还在为继承权闹的原因。

但是地位稳固,不代表就没有危险。

李如松虽然是嫡子,但是李成梁并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而且严格来说,总督山东的职位,不是李家的世袭职位。

现在的李成梁也正值一个武将的黄金年龄,身体健康,短期之内李如松也没有单独领兵的机会。

在父亲麾下做一个参谋,对于李如松来说还是职位太低了。

但是李成梁说出李春芳的计策是离间计后,李如松也出了一身冷汗。

是不是自己表现的太过于激动了?以至于让父亲猜忌?

在权力面前,父子亲情也不那么可靠了。

嘉靖和隆庆父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成梁看向长子说道:“我打算向朝廷,代你拒绝辽东副总兵的任命。”

李如松心头狂震,但是他还是抑制了自己的心情,对着李成梁说道:“全凭父帅做主。”

李成梁这才笑着说道:“你放心,不是拒绝,而是走个程序,你还是去辽东,我们李家的基本盘需要一个李家人来主持。”

李如松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还是小心的问道:“父亲还有什么吩咐?”

李成梁这才说道:“我给伱的吩咐就是,建州女真虽然是我们李家的狗,训练狗的时候不能吃给狗吃肉,也要打狗。”

“狗就是狗,不能让狗上饭桌,必须要让人知道谁是主人。”

李成梁看向儿子说道:“我知道你和李如彘亲厚,但是女真居住在辽东北方,一旦凝聚成一股力量,那对我大明就是巨大的威胁,必须要保持整个女真不能团结在一起。”

“建州女真不能团结在一起,还要挑动他们部族之间仇恨,特别是熟女真和生女真之间的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