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1节(1 / 3)

加入书签

虽然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以苏泽的威望完全可以掌控内阁,但是也说明这两个大臣的份量之重。

地位如此显赫,但是林默珺却非常的低调。

甚至大部分时候,连徐渭这个内阁首席大臣都不知道林默珺带领舰队在什么地方,在执行什么任务。

等看完了情报,徐渭才知道林默珺带领舰队去了南洋。

对于这个结论,徐渭倒是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自从山东之战后,东南和明廷之间的战争进入到了争夺内陆地区的阶段。

苏泽制定的计划,山东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佯攻的方向,主要是依靠陆军和大明争夺几个内陆的省份。

在占领了湖广之后,就可以图谋陕西、四川、云南和贵州四省了。

在这些战争中,水师的作用就不大了。

而东南同时进行的两场战争中,朝鲜那边已经“承包”给了东海贸易公司。

这支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海军“退役”的军官,而海军部入股这家公司的“原始股”,就是退役的战船和武器。

如今朝鲜的局势比较顺利,在朝鲜国主北逃之后,整个汉城立刻失去了抵抗意志,李舜臣在城外召集进步会开会之后,和东南一样提出“主权在民”的口号,然后也提出在朝鲜召开制宪会议,仿效东南进行宪政改革。

紧接着,李舜臣带兵进入汉城,以“宪政”的口号,宣布废除王室和两班贵族的特权,抄没这些王室产业和贵族家产。

这项举措自然得到了整个朝鲜的地方欢迎,那些被两班贵族利用特权侵害利益的,除了普通百姓之外,也有地方上的小地主。

而被两班贵族子弟占据位置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百姓的子弟,多是这些小地主出身的寒门子弟。

进攻釜山的朝鲜军队在接到消息后,将李舜臣派来的使者迎接到了军中,宣布向李舜臣投降。

李舜臣名义上掌控了整个南朝鲜的地区,正在派遣官吏掌控这些地区。

如今朝鲜不需要用东南的海军,安南那边也同样不需要。

安南北部被戚继光带兵占领后,安南南部的后黎也分裂。

阮潢和后黎权臣郑检打成了一团,在中郡城这种城市附近,郑检的力量占据上风。

但是在安南的广泛乡村地区,得到甘蔗种植园主支持的阮潢占据上风。

安南如今处于代理人战争的阶段,还没到东南自己下场的阶段,所以也用不到东南的海军。

但是东南的海军却在一个月前出海去了,说是进行什么海上演戏,果然是打了幌子。

现在听说林默珺去了南洋,徐渭也觉得一切都说得通了。

他展开信,仔细看林默珺到底遭遇了什么。

未曾开发的宝库

对于东南的海军出现在南洋,徐渭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东南的崛起,从根子上就是这支海军。

当年苏泽靠着垄断明倭贸易起家,后来又靠着上海的缉私总团训练海军,这才有了如今的基业。

甚至可以说是东南本来就是以海军立国的。

这一点和中原历代王朝都截然不同。

更大的不同,就体现在东南的海洋政策上。

东南对于海上贸易是出奇的重视,也非常鼓励沿海贸易,而更加重视的是对外的航线贸易的安全。

苏泽对着徐渭说道:“林大将军接到南洋的情报,西班牙人将一支舰队从墨西哥调往了马尼拉。”

徐渭手里的信中,更是详细说明了情况。

马尼拉,是南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之所以马尼拉这么重要,还是由于其位置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马尼拉位于吕宋大岛,也就是吕宋最大的岛屿的马尼拉湾东岸,这是一座天然的深水良港!

徐渭自然明白,一座天然的深水良港意味着什么。

别看沿海的地区这么多,但是适合成为深水良港的地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稀少。

整个中原如此长的海岸线,适合做深水良港的地方都不多,在这个时代,深水良港是妥妥的战略资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月港。

月港并不是一座好的港口,漳州月港的兴起,完全是因为政策的原因。

由于大明实行的禁海政策,所以原本是天然良港的福州港和泉州港被废弃了,就在苏泽刚刚船员的时候,整个福建乃至于整个东南,最大的港口是月港。

之所以选择月港,是因为月港的水道蜿蜒,适合走私。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月港在隆庆开关后还曾经兴盛一时,因为在隆庆开关的初期只是初步放开,开放通商的港口只有月港一个,所以月港等于是靠着经济特区的地位而兴盛,而不是因为月港的天然环境。

后来隆庆开关后期,甚至到了南明时期,东南沿海更多的港口开放,月港就衰落恶劣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