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6节(1 / 3)

加入书签

当年朝鲜追随大明闭关锁国,将济州岛上的百姓都迁回来,就是害怕有人占据了济州岛割据。

济州岛距离朝鲜本土实在是太近了。

而且济州岛的位置,卡在了倭国和朝鲜中间,对于正在如火如荼的朝倭贸易,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不仅仅是不能得罪大明爸爸,而且如今朝鲜君臣,也靠着朝倭贸易赚了一大笔银子。

靠着中转贸易,朝鲜的君臣迅速成立了各种商团,从中赚取了不少差价。

甚至目前朝鲜的安定局势,就是因为朝倭贸易提供了新的财富增长空间,才让朝鲜的朝堂安宁下来。

在李舜臣看来,如今的朝鲜比他离开的时候更加的糟糕。

原本压在朝鲜普通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分别是朝鲜的两班贵族和朝鲜地主。

在现在,朝鲜百姓头顶上又多了一尊朝鲜买办的大山。

大明的商品,迅速冲垮了朝鲜民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大明倾销的货物,彻底击垮了朝鲜妇女自己纺织的土布。

农具和铁器,也让朝鲜的小工匠全部都破了产。

原本就凄惨的朝鲜百姓,被地主更狠的盘剥,来满足朝鲜上层日益扩大的消费欲望。

如今商人们从中原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确实让朝鲜上层的生活水平提高。

就算是朝鲜最基层的地主,也开始消费大明的织布,购买东南的鲸油灯,以使用中原的商品为荣。

而李舜臣看到的,就是普通百姓买儿卖女,也无法承担高昂的田租,大量接受了新学思想的读书人,对上层越来越不满。

李舜臣当然不认为是东南的货物倾销让百姓生活困苦,在他看来,还是朝鲜君臣的腐败和无能,才导致了朝鲜如今的局面。

东南只是卖货而已,真正让朝鲜如此困苦的,是朝鲜腐败的小朝廷和大量盘剥百姓的地主们。

李舜臣甚至有些焦虑,如果朝鲜这么和大明深度捆绑下去,日后大明彻底战败后,朝鲜也要受到东南清算。

等到了那个时候,朝鲜的日子会更加的难受。

李舜臣到了朝鲜本岛之后,就开始不断的在朝鲜的城市和乡村游历,发表自己的政治纲领。

李舜臣的想法总结起来就这么几句话:

首先,朝鲜的落后是因为朝鲜的两班制度和腐败无能的君臣造成的,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了朝鲜的困顿,如今更是沦为了被大明吸血的附庸,而上层的买办不惜出卖朝鲜的利益,只为了争权夺利和稳固自己的统治。

想要解决朝鲜落后的问题,就必须要推翻落后腐朽的旧制度,将百姓从旧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留给朝鲜的时间不多了,随着朝鲜和大明的绑定加深,那么等到大明战败,作为大明铁杆附庸的朝鲜一定会被东南清算,等到那个时候,朝鲜的地位就连倭国都不如了。

只有立刻拨乱反正,推翻朝鲜君臣的统治,才能在日后东亚的新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舜臣的这番话,在朝鲜大量的不得志的年轻读书人中,非常具有煽动性。

朝鲜的两班制度,形成了一个和魏晋世家门阀一样的怪物,这个怪物让血统成为决定一切的东西。

只有两班子弟才能成为高官,官位几乎成为这些家族垄断世袭的。

这个矛盾甚至已经激烈到,就是两班文武大臣的子弟,都已经太多了!

由于这些贵族的子弟越来越多,所以朝鲜又出台了“庶孽禁锢法”。

所谓的“庶孽”,其实是指两班家庭中妾侍所生的后代,为了减慢两班的人口增长速度,作为庶孽的两班人口,沦落为脱离两班圈子的另一个阶级,称为“中人”,不得享受两班的待遇,而只能充当翻译、医官、捕校等低级基层官员。

也就是说,即使在两班贵族内部,都已经出现官位和利益不够分的情况。

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原也发生过,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魏晋豪门也非常重视嫡出和庶出的观念,就是因为世家大族内部的利益已经不够分。

而“中人”这个阶层的出现,进一步的侵害原本还能掌控基层职位的小地主的利益。

如今朝鲜大量的书院,以及在书院中不得出仕的年轻读书人,就是这样的小地主阶层,或者是两班贵族的中人群体。

而在所有群体中,中人群体的怨气是最大的。

大家都是一个爹,不过是因为嫡出和庶出的区别,嫡出的子女就可以生下来就继承家族的职位,可以和名门闺秀联姻,不需要任何才学就能身居高位。

而庶出的孩子就如同家里的奴仆一样,去竞争那些可怜的基层职位,还要承受嫡出子女的排挤和打压。

越是见过上层奢华生活的这些“中人”们,就越发的对朝鲜的现状不满,因为他们是真的见过人上人的生活,而不是乡下土包子幻想朝鲜国主的金扁担。

李舜臣的主张中,反对两班制度,反对门阀政治的主张,很得到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