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节(1 / 3)

加入书签

沈一贯却摇头,没有附和叔父的话。

果不其然,五天后就传来了陕西的新消息。

陕西兵备道魏允文听到了王二用起义的消息,立刻带领陕西新军前往平叛。

用了火枪和火炮的陕西新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破了澄城县,王二用被驱赶出了县城老巢。

紧接着魏允文又派遣火枪兵清乡,王二用被手下的叛徒出卖,被围困在澄城县边上的小山上。

最后王二用被身边的亲卫出卖,被割下脑袋献给明廷,魏允文将他的脑袋传到陕西诸县示众。

这一场本应该轰轰烈烈的起义,却只用了不到十天就彻底扑灭。

沈明臣也是目瞪口呆,他的侄子沈一贯说道:

“历史都是螺旋上升的,所谓道高一尺。”

“若是以前的明廷,遇到王二用这样的肯定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才能扑灭,可是现在不同了。”

“火枪和火炮,不仅仅增加了我们东南的势力,也增强了明廷这些反动统治者的实力,只有刀枪的起义军,根本抵抗不了装备了先进武器的新军。”

沈明臣意志阑珊的说道:“这么说,我们东南反而让明廷更强大了?”

沈一贯点头说道:“大都督前几天的文章,已经谈到了‘技术扩散’。”

“别说火枪和火炮这种早就已经出现的事物,就算是望远镜这种东西,明廷也开始仿制了。”

“有些东西的原理说起来并不复杂,只是没有人将这些东西想到用在战争之上。”

“想要阻止技术扩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都督已经说了,先发研究的势力,往往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武力,才能研究出可以使用的产品。”

“而后发的势力只需要简单模仿,找准了方向专项投入,就能够追赶上先发的势力。”

“想要保证领先,只有不断的研究发展,不断的推进改革才行。”

“明廷是第一个吃到我们东南技术扩散福利的势力,紧接着周围的国家也会吃到,我们东南不能停下脚步,只有不断向前才能保持领先。”

沈明臣叹息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后再也没有陈胜吴广了?这世界变得好生无趣啊!”

沈一贯却冷冷的说道:“叔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切都是螺旋上升的。”

“明廷反动派的势力在加强,进步力量也在加强,反动高压下积累的是更强大的反抗力量,而那是要比王二用这种起义更强大的力量。”

沈明臣疑惑的问道:“你说的这力量到底在何处?”

沈一贯难得露出笑容说道:“在印刷厂里,在工坊中,在新军基层中。”

沈一贯说道:“叔父,我已经给大都督写信了,请他加强对明廷新工坊的渗透,有组织、有技术、识字能使用新式武器的雇工,这些才是将来领导反抗明廷的关键力量。”

当世文宗的威力

不过沈明臣叔侄却等到了京师情报站的站长陆二上门。

自从张居正上台执政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张居正取缔了除了明廷官方发行的所有报纸,不仅仅是印刷其他报纸是重罪,就连贩卖这些报纸也加重了处罚。

虽然在远离京畿的其他地区,这条禁令依然和废纸差不多,但是在京师城中,这条禁令还是有威力的。

张居正执政以来,也吸取了高拱“为政过宽”的教训,张居正总结高拱下台的经验,就是他对京师控制太松懈了。

他亲自处理顺天府的事务,将京师划分为很多个小区域,设立治安所和捕快厅,专门负责这些街道的治安工作。

虽然也有大量的街头混混进入了治安所和捕快厅,但却确实加强了对京师的控制。

禁报令实行以来,确实对《京师新报》的发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个月光是京师情报站就出面捞了七次报童了,为了安全起见,陆二决定让旗下的报童组织暂停贩卖《京师新报》,等到风声松一点再说。

《京师新报》的发行遇到了困难,陆二向上级建议,将《京师新报》的编辑部和印刷厂撤往天津。

今天陆二带来了东南内阁的调令。

“什么?让我们返回东南?”

沈明臣惊讶的看着陆二,这段在京师的经历让他很满意,东南给他的薪水又高,他原本靠着书店掩饰,在京师也是如鱼得水。

如果不是公车上书那件事连累到了他明面上的身份,沈明臣还可以一边做书商一边做编辑。

现在让他撤回东南,沈明臣反而有些舍不得了。

陆二点头说道:“内阁已经下令,编辑部和印刷厂撤往天津,以后《京师新报》改为一周发行一份合集,采用更隐蔽的订阅投递的方式。”

“不过这些事情和沈主编也已经没有关系了,现在陆某可是要恭喜二位高升了。”

听到自己升官了,沈明臣心情好了很多,他虽然舍不得在京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