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3节(1 / 2)

加入书签

张居正给皇帝的上书,全称是《请皇明变法奏疏》,但是在各家报纸上刊登的题目,却是《变法檄文》。

说白了,这并不是一封奏疏,而是和苏泽的《讨逆檄文》和《吊民伐罪檄文》一样,是写给明廷的战书。

此时的明廷内阁,杨博和高拱都已经称病在家了。

他们请辞的奏疏已经被皇帝批准了,慰留他们到元宵之后,不过是皇帝的客气话。

这时候还赖在内阁,就会被人说是恋栈权位,不是真心想要辞官。

在杨博和高拱辞职之后,李春芳意气风发。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投机,他终于成为了京师内阁仅存的内阁大臣,走到了权力的最高峰。

张居正的奏章?

李春芳翻开奏章,当他看完了第一页,冷汗就下来了。

他连忙飞快的翻完了奏章,李春芳吓的瘫软在软塌上。

他张居正怎么敢!

李春芳能做到内阁重臣,自然也不是傻的,他很快意识到张居正是真的敢!

如今明廷最精锐的新军都在山东前线,山东刚刚大败,必须要稳住防线抵御东南。

而九边的军队则要防御草原和越来越不安分的辽东女真人。

湖广,是如今明廷的钱粮重地,而张居正手上也是有兵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张居正停止供应山东前线粮草,山东的三镇新兵就会先造反!

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四省,再加上湖广,就是如今明廷的大半壁江山。

别说他们造反了,只要他们不听从明廷的号令,现在的京师朝廷就要完蛋。

李春芳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刻喊道:“我要进宫面圣!”

李春芳着急赶到皇宫中,却没有见到皇帝,出面的是司礼监的首席太监冯保。

因为派遣矿监太监的事情,文官和太监势如水火,李春芳不想要和冯保有过多的牵连,他拱手说道:

“冯公公,在下有要事要求见陛下。”

冯保眯着眼睛说道:“陛下昨夜操劳国事到半夜,现在还在休息,李阁老先稍待一会儿?”

李春芳立刻急了,他说道:“国事紧急!还请公公速去通传!”

冯保有些不悦,但是他想起皇帝对于这位阁老还算是重视,最后还是放下自己的好恶,进入宫内通报。

昨天隆庆帝确实忙碌了一夜,只不过并不是为了国事忙碌。

他从软玉金香中被冯保喊醒,露出不悦的表情。

但是听说了李春芳着急求见,隆庆帝还是换上了衣服,召见了李春芳。

李春芳一面呈上奏章,开口就说道:

“陛下,湖广反了!”

隆庆帝一愣,紧接着面色潮红起来,他站起来喊道:“什么!”

可是刚刚起猛了,又突然站起来,隆庆皇帝只觉得双脚一软,跌坐在御座上。

“陛下!”

冯保立刻上前,搀扶住了皇帝。

隆庆帝强忍住了头晕目眩,让冯保打开奏章,让他大声读了起来。

冯保只能捧起奏章读了起来。

越是读,冯保越是心惊,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而隆庆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潮红色逐渐褪去,变成了惨白色。

李春芳则担忧的看着偷偷看着皇帝的脸色。

从登基以来,隆庆帝的身体是越来越差。

曾经定期召开的朝会,也因为皇帝身体的问题多次取消。

而近半年以来,因为皇帝的身体问题,不少祭祀活动也都交给勋贵代祭。

高拱当政的时候,就劝谏过皇帝要保证身体,远离女色。

此时隆庆的身体不停的颤抖,等到冯保读完了之后,隆庆将目光看向李春芳。

“李阁老,且为之奈何?”

李春芳内心苦涩,张居正联合四省督抚上这份奏疏,这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甚至在高拱还在位执政的时候,张居正就已经在串联这件事了。

如今湖广是明廷的粮仓,四省又是明廷控制的最重要区域,这些地方督抚都支持张居正,那明廷根本没办法反抗。

李春芳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个阁老什么都不是,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李春芳低着头说道: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山东的新军,请陛下召杨阁老和高阁老进宫议事吧。”

隆庆帝一愣,他有些不悦的说道:

“杨高二人已经病休很久了,不能视事,朕问的是你的意见!”

李春芳苦涩的说道:

“三镇新军是重中之重,若是新军大臣李成梁也倒向张居正,朝廷就没办法了。”

“高阁老和张居正有旧,当务之急必须要知道高阁老是不是和张居正有串联。高阁老在京师推行新务,门生故吏遍布京师各衙门,若是两人有串联,则朝廷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