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2节(1 / 2)

加入书签

跟着任福出来的于府老管事催促着。

“好好好,去钱庄!”

钱庄,是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的。

苏松,杭州,福州,广州,这种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日常交易的银子已经到了非常大的金额。

一船货物的交割金额,往往能达到上千两银子。

这时候再背着银子到处乱跑,不方便也不安全。

最早的钱庄,是在码头出现的。

这些钱庄单纯就是方便交易,用银票来交易可以免去运送银子的麻烦,而经常在码头交易的商人,直接将银子存在钱庄,也方便大家交易。

但是这种钱庄,必须买卖双方都存在一家才能方便交易,不然还是要取银子。

而且从一家钱庄取银子,存入另外一家钱庄还要排队,反而更加麻烦。

福州市舶司的陶公公发现了这种不便,他很快联络福州港口的钱庄,搞了一套结算体系。

陶公公也是受到袁文才跑路的影响,对这些港口的钱庄资金安全警惕起来。

陶公公想到了一个办法,要求各家钱庄将存款一定比例的银子,送到市舶司专门的库房中,作为保证金。

而各家钱庄之间的银子往来,直接在各家保证金里先交割。

每隔三日,再让已经保证金不足的票号补足保证金,保证金多交的再拿回去。

而储户之间的交易,就不再需要每一笔交易都用现银子交易了,只需要各家票号账务处理一下,然后每天对账统一结算就行。

这自然大大增加了福州港口票号的交易效率,更多的商人选择停靠福州,将自己的资金都存在福州的钱庄中。

如今东南各港口城市,也都是一种竞争的关系。

商船在福州停靠了,就不会去杭州了,杭州市舶司也迅速跟进,也搞起了钱庄保证金和统一结算。

不过于宗远存钱的钱庄,却不是港口的钱庄。

而是驿站的钱庄。

大明朝的百万漕工之所系,除了漕运系统之外,就是驿站系统的人最多了。

各县的急递铺,官道沿途的驿站,这些就是大明朝的血管网络。

只是在明中期开始,驿站系统就遭到了侵害。

原本只有执行公务的官员才能住驿站,由驿站人员提供食宿。

但是很快就各级官员出行,都会使用驿站,将驿站的服役人员当做家奴来使唤。

到了明末,徐霞客这种连官员身份都没有的人,也能通过地方官员赠送的通行证,堂而皇之的使唤驿站的工作人员。

除此之外,官员信件,私人特产,都会让驿站运送,大大侵害了驿站的职能。

苏泽掌控东南以来,对官员出行进行了严格限制,禁止他们白嫖驿站。

除此之外,驿站也从完全徭役性质的部门,改为部分吏员和雇佣徭役来运转,并且在各县都设立“驿路司”,专门巡查各个驿站的情况。

这大大加强了东南公文传递的速度,而吏员和雇佣徭役都是有俸禄的,这也稳定了驿站系统的人心。

不过这么多人吃上了公粮,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如今整个东南的驿站都归在钞关税厅名下,也就是苏泽老丈人方望海管理的部门。

看着经常亏损的驿站,方望海也非常发愁。

在报纸上看到了福州市舶司的改革之后,方望海也灵机一动。

驿站为什么不能开钱庄呢?

遍布东南的驿站,完全可以成立一家钱庄啊!

在杭州驿站存的银子,通过驿站系统的传递系统,可以将存根送到商队前往的城市。

那商队到了苏州,就可以直接拿着凭证,核对存根拿到银子。

这就不需要长途携带银子了!

至于赚钱,这年头手里捏着大把银子,还不能赚钱吗?

驿路钱庄还有官府信用背书,迅速成为横跨东南的庞然大物。

从驿路钱庄中开户,看着划入自己账户的银子,任福捏了自己大腿,确定不是在做梦。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蒸汽机制造出来!

报答于公子的知遇之恩!

《请裁驿站疏》

时间进入六月,京师的天气日渐炎热起来。

高拱从轿子里出来,返回这座隆庆皇帝赐予的宅子。

这座宅子的前主人是严嵩的党羽鄢懋卿。

鄢懋卿在东南起兵的时候,被苏泽明正典刑砍了脑袋。

后来严党倒台,鄢懋卿的家人自然知道无法守住府邸,连忙低价出手,可那时候已经没人敢买了。

果然,严嵩倒台之后,鄢懋卿虽然死了也被清算,家产被充公。

据说从宅子里搜出来的恭桶都是银子做的,整个厕所都挂着五彩的锦帛。

这之后又是东南新军进入京师,嘉靖西狩,京师的人都知道鄢懋卿是个大贪官,都传说他家贪污了一百万两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