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节(2 / 3)
南京的时候,又从北京钦天监中,打包带走了明廷所有的天文记录,将整个《大统历》修订的资料也都带回了南京钦天监。
此外苏泽还不断的向南京钦天监补充精通算学的官员,曾经只有十几个人的皇家内廷机构,如今已经是官吏总数高达六十人的庞大机构了。
要知道这个编制已经让很多衙门都感觉到了嫉妒了。
提高吏员待遇,打通官吏流通的同时,东南另外一项举措就是严格控制各级官府衙门的人员数量。
比如南京太常寺这个衙门。
太常卿掌管礼乐、社稷等事务,职位为正三品,必须由熟知典章音律之大师担任。
太常博士是太常寺中掌管祭祀的官员,官职正七品。
太常寺还在京郊地区设置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等官署,作为太常寺的工作协助机构。
除此之外,太常寺还有协律郎、奉礼郎这些职位,这些要么是官员升迁过度的兼职,要么作为高级官员子弟的荫官职位。
光是南京太常寺,原本就有官吏近二百人。
而苏泽一下子将太常寺的编制砍到了只剩二十人,他虽然保留了明廷的社稷,但是取消了繁琐复杂的日常祭祀,对于明廷的皇陵宫庙,也只是定期派人清扫。
有编制减少的,也有编制增加的。
比如原来太常寺下的太医署,现在被苏泽提拔为医政署,定编二百人,第一任署长就是在苏州办学的李时珍,直属于大都督府下的机构。
钦天监竟然成为大都督府出府视察的第一个衙门,这让南京很多的衙门都鸣不平,颇有一种贾谊被汉文帝冷落,“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愤懑。
但是听说了苏泽前往钦天监的原因之后,所有人都不再不满了。
因为苏泽前往钦天监,询问的是历法的事情。
钦天监代理监正邢云路,诚惶诚恐的在紫金山下等待苏泽。
钦天监原本在南京皇城内设公署办公的,钦天监的主要功能是为皇帝解释星相,占卜吉凶,日常都是住在皇宫中的。
但是苏泽却在紫金山上选了个地点,让钦天监在这里观测天象。
邢云路担任钦天监监正之后,发现在紫金山观测天象确实方便,为了办公方便,他干脆将钦天监搬到了紫金山下。
而邢云路自己在长期在山上的天文台办公。
对于苏泽的突然来访,邢云路有些措手不及。
他才二十二岁,前年才中的乡试,就来到南京国子监入监。
没想到等苏泽打进了南京城,要增补钦天监官员的时候,突然就从国子监的监生中找到了他,一下子提拔他做了代理监正。
邢云路整个人也是傻,自己好好一个国子监的监生,一辈子读的都是四书五经,怎么就被提拔成了钦天监的监正呢?
但是邢云路也不敢推辞,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结果是邢云路接触了天文历法之后,立刻展现除了非同凡响的算学天赋!
这可要比他在四书五经上的天赋强多了!
邢云路更傻了,自己从小被父亲逼着读四书五经,根本没有接触过算学,大都督又怎么知道自己的天赋的?
难道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在担任南京钦天监监正的时候,苏泽单独召见了邢云路,他对于南京钦天监只有一个工作——重修《大统历》。
邢云路听到这个任务,都快要惊恐的晕过去了。
重修历法?大都督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
历朝历代,鼎盛的王朝都会做的三件事。
修史、编写典章、修订历法。
修史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这是对前朝施政得失的归纳总结,同时也是对本朝正统性的确认。
修史的班子都是最顶级的文臣,比如明初修《元史》,李善长、宋濂等奉诏修史,这三人是什么人?
李善长是宰相,宋濂是写《送东阳马生序》的明初文坛宗师。
编写典章,那就是修订律法,编纂典籍,明初修了《大明律》,后来永乐年又修了《永乐大典》。
《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修订的,永乐大典的总裁官是解缙、姚广孝,这两个也是重量级人物。
最后就是历法了,明初的《大统历》,是刘基修的。
就是跟随张居正作战的诚意伯刘世延的祖宗,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首任诚意伯刘伯温。
邢云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什么档次,重修历法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
他接手了钦天监后,自然不敢盲目开始动工,而是开始整理明廷的天文历法资料起来。
除此之外,邢云路还不断的搜罗懂得历法的人才,甚至连懂得历法的外国人都不放过,然后就埋头在紫金山观测日相月相。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