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4节(1 / 2)

加入书签

他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我是仰慕大都督,才来这里的。”

原来如此,李舜臣点点头,他也听说倭人崇拜强者,因为崇拜苏大都督从军,这倒是也说得通。

“东南从军要考核,但是不歧视外国人,只要拿着身份证明都能登记。”

木下藤吉郎前面的话都没听懂,他就听到“身份证明”和“登记”两个字。

他连忙摸了摸口袋,作为外国人,在入境的时候,那个吏员就交代自己要随身携带入境身份证明,要不然会被当做外国细作遣返,所以木下藤吉郎的入境身份证明都是随身携带的。

拜见一个商人还要登记身份?

木下藤吉郎虽然有些疑惑,但想到这是能够面见大都督的大商人,规矩大一点似乎也理所当然了。

队伍很快就到了李舜臣,他将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明递上去,军中文吏查看之后,在募兵册上登记上名字。

征兵文吏抬起头看向李舜臣问道:

“朝鲜人?”

李舜臣立刻说道:“是,大人!”

“汉语说的不错,说说看为什么要从军?”

李舜臣立刻说道:“学习新学,救国图强!”

“不错,但是你们外国人从军,需要大都督亲自批准,我给你登记上,回去等着吧。”

木下藤吉郎看着李舜臣,也学着他递上自己的身份证明。

“倭人?”

征兵文吏的语气明显差了不少,不过还是忍着问道:

“能说汉语吗?”

“能,能!”

“为什么从军?”

木下藤吉郎根本听不懂,不过他记忆力很好,立刻按照刚刚李舜臣的发言,鹦鹉学舌的说道:

“学习新学,救国图强!”

征兵文吏翻了一个白眼,但还是给他登记上。

“会给你通报大都督的,回去等着吧。”

听到“大都督”三个字,木下藤吉郎眼睛亮了,竟然这么容易就办成了?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

“与民同乐”的鳌山灯会

当苏泽看到第五旅送上来的募兵名单,很快就在外国人名单中看到了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这两个名字。

这两个人也来南京了?

再看誊抄的入境记录,一个是朝鲜普通官员之后,一个是倭国大名的使者,都对上了。

他们竟然要一同从军?这开什么玩笑?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木下藤吉郎,在织田信长死后取代织田家,改名丰臣秀吉,成为倭国摄政关白。

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想要以朝鲜为踏板入侵大明,万历皇帝发动了抗倭援朝战争。

而李舜臣就是当时朝鲜的抗倭名将,带领朝鲜水师抗击倭寇,最后在露梁海战中殉国。

这两个人都来了南京,还一同报名参军?

苏泽只觉得命运似乎开了一个大玩笑,但是他嘴角露出笑容,在两人的入伍申请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时已经快要过年了,苏泽推开窗户,整个南京城都充满了年意。

北方也同样如此,好也是一年,坏也是一年,反正年总是要过的。

京师百姓今年生活就是大起大落。

上皇西狩,接着就是东南叛军进城。

东南军进了城,却给百姓分了田。

然后就是东南新军撤走,大明皇帝又回来了。

百姓分到的田又被收回,日子又回到了从前。

京师百姓更是怀念当年东南新军在京师的日子。

对于明廷的官员来说,今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皇帝跑了,太子跑了,太子回来变成皇帝,皇帝变成了上皇。

虽然杨博和高拱竭力维持政治平稳,可是这么巨大的变化依然造成了剧烈的政治动荡。

而高拱提出的“新务运动”,更是成了各方争夺主导权的博弈舞台。

就算是临近年关,朝廷各部衙门都没有消停的意思,各种文书从六部衙门发出,刚刚登基的隆庆皇帝,踌躇满志的期待着能够扭转对东南贼军的颓势,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

不过除了东南贼之外,京师朝廷还有一个大患,那就是在湖广宣布奉上皇诏令的景王。

京师朝廷连续下达多份诏令,要求景王立刻退回王府,遵循祖制不能干涉湖广军政事务。

不过对于这些命令,景王是完全不理睬。

景王摆出一副只遵守上皇诏令的样子,虽然没有公开反抗朝廷,但是在控制了武昌之后,立刻开始用上皇诏令来征讨湖广的其他州府。

对于景王的态度,隆庆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

当年在京师的时候,景王就有夺嫡之意,现在借着父皇的旨意,景王割据湖广之心昭然若揭。

内阁和重臣都一致认为,应该先平定景王之患再剿灭东南贼。

年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