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5节(1 / 3)

加入书签

林德阳也犯了难。

反正官员就地留任,首义的义士担任地方首官,这是苏泽定下的规矩。

这自然是为了让大明官员更踊跃的起义。

这政策自然是弊端不少,但是官员系统以后可以慢慢调整,这些职位也是临时性的,等到日后占领稳固了自然会调整。

而且地方官员或者武将再怎么拉,只要能起义了,再怎么也是有点名望和手段的,能够暂时稳住这些地区。

可没想到竟然有朱聪浸朱华烨父子这样的异类,宗室造反,还让他们真的造反成了。

凤阳前任知府已经自杀,难道真的让这个被当猪养了一辈子的奉国将军当知府?

不过苏泽定下的规矩自然不能变,林德阳说道:“这样吧,我军中有几个文书,留给朱知府当幕僚,城中的还有些吏员您也招募过来,先凑个台子起来,等到大都督委任新的知府来了,您再调任别的职位,如何?”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聪浸再拒绝就是不识好歹了,他勉强点头应了下来。

林德阳又说道:“大都督治民,对贪官污吏绝不姑息,朱知府按照《告民三则》,与民生息就可以了。”

朱聪浸连忙点头。

安排完了老子,林德阳看向朱华烨。

朱华烨直接抢答说道:“旅长,我想从军!”

林德阳看向朱华烨,微笑问道:“你为什么要从军?”

“随大都督入京师吊民伐罪!”

林德阳满意的点头说道:“你没有上过军校,按照军制不能担任军事主官,先在我手下做个参谋,熟悉军务,日后有机会我会推荐你去军校进修。”

“多谢旅长!”

“休整两日,后日开拔。”

“目标,南京!”

今天恢复两更,求票

一日而陷

大战在即,熊况这些南京新军的学生也难得的放了一天假。

熊况从国子监出来,看着整个凋敝骚乱的南京街头,拉着自己的军帽就向熊五的印刷坊走去。

没想到熊况刚出国子监大门,就被临淮侯世子李言恭和高拱的儿子高务观拦住了。

“熊兄,去酒楼喝一杯?”

熊况停住脚步,他正是靠着李言恭才打探到明廷决战地点的情报,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赴约说道:“那就先喝一杯再回去。”

三人来到了国子监旁边的一座酒楼上,这个时候酒楼都快要关了,只剩下一个掌柜的还在死撑。

见到三人穿着军校的军官服侍,殷勤的将他们迎上了最好的楼层。

掌柜的一边领着三人一边说道:“往年间我们家酒楼可是火爆的很,特别是贡院放榜的时候,曾经有读书人豪掷千金包下顶楼!”

说完往日的辉煌,掌柜的又叹息说道:“明日我就要关门了,三位公子楼上请吧,那是最好的位置,能够看到贡院广场。”

三人都有些沉默,上了楼之后,掌柜的送上酒菜就自觉地退下。

李言恭端起酒杯说道:“我爹不让我出城。”

这个结果不出熊况的意料,李言恭是临淮侯世子,如今李廷竹是整个南京的总指挥,肯定不会让儿子上战场送死。

“高兄,你呢?”

高务观端起酒杯说道:“我爹听我的。”

这倒是出乎熊况的意料,高拱果然不是普通人。

南京城内的权贵,在组建新军的时候纷纷塞人,可听说新军要出城作战之后,这些权贵纷纷想办法把孩子扣在城内。

谁都知道留在城内还有投降的可能,出城作战刀剑无眼,很有可能就死在城外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拱并没有阻止儿子出战,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高务观端起酒杯说道:“李兄,熊兄,你们说我要从军出战吗?”

李言恭立刻说道:“当然要!我恨不得现在就出城杀敌!你爹都不管你,你还犹豫什么?我们学了那么久,不就等着这一天吗?”

熊况没有说话。

高务观说道:“熊兄,你说,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战?”

高务观原本从军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长期读书接受的忠君教育,朴素的“报效君恩”的想法。

可是等到上学之后,高务观接触了熊况这些平民子弟的军官之后,思想完全转变了。

朝廷在南京做的如何,那根本不需要别人来评判了,只要是个明眼人在南京待上一段时间,都会很清。

这还是大明朝的二京之一,算是政策优惠的高地。

在新军学堂中,最流行的报纸是《警世报》,如今在主编归有光的带领下,《警世报》以一日一刊的速度发行,每一期除了宣传东南新军领地的新貌之外,就是揭露大明朝廷腐败堕落的文章。

特别是主编归有光,他的文风平实,用词不华丽,但是往往文字就能触中人内心的共鸣。

这种强大的文笔共情能力,让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