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0节(1 / 3)

加入书签

徐璠打了一个哆嗦说道:“是我一个贴身管事的领了一些冬衣的份额,他也是想要给朝廷出力。”

徐阶说道:“出力?你以为李家做的那些事情你爹不知道?你将大工的工程采买包给裕王妃娘家的事情做的很隐蔽?”

徐璠这下子彻底慌了。

徐阶叹息说道:“府中的钱财也不缺你吃喝了吧?为何还要掺和冬衣的事情?”

徐璠冷静下来,他看向徐阶说道:“爹,你给二弟写信,让他离开松江府来京师,他动身了吗?”

“我可听说苏贼新军的冬衣就是二弟的工坊,也就是我们徐家的工坊生产的。”

“我在京师当官,总要交友交际,二弟在松江府助纣为虐您不管,我在京师给我们徐家挣恩宠您就三番五次训斥我?”

“要不然爹您写信,让二弟和我换一换,我去松江府做那富家翁,让他来京师服侍您!”

说完这些,徐璠直接走出徐阶的书房。

看着儿子的背影,徐阶重重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徐阶,已经对这一批运往九边的冬衣质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只是希望今年的开春不要太冷,要不然九边士兵还没到前线就要冻死了。

只不过徐阶虽然对九边冬衣的质量有了心理预计,知道交给李家来办肯定要大打折扣。

可是徐阶没有想过,这些商贾的下限竟然这么低。

侯平是李伟结交的商贾,这一次也分到了三千件冬衣的份额。

等到他看到从松江府商船上卸下来的,开线的冬衣,和从冬衣上露出来的草屑的时候,侯平也有些害怕了。

这样的冬衣,真的能运到九边吗?

会不会因为以次充好被砍了脑袋?

按照兵部的要求,这些商人不仅仅要采买冬衣,还要将这些冬衣送到朝廷指定的卫所。

侯平的这批冬衣要送到蓟辽镇的卫所,和他同行的商人看出了他的忐忑,满不在意的说道:

“侯掌柜,你是第一次去边外做买卖吧?”

侯平点点头,这名商人说道:“只要银子给足了,这些都不是事情,这些冬衣都是下发给普通士兵的,那些军官大老爷又不在乎。”

“当年我们往辽东运粮食,一斤糙米掺半斤沙子也没事的!”

“等到了蓟辽,你就跟着我去做,保证没问题!”

听到同伴这么说,侯平这才将心放到肚子里,过年还要赶到蓟辽去运粮,自己为了这点银子连家都回不去,这不也是为国操劳吗?

一想到这里,侯平心中的负罪感少了很多,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天塌下来还要李国丈顶着呢!

与此同时,东南地区却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福州城,除夕。

为了庆祝新年,大都督府专门发行了一万枚新银元,这次银币的背面以市舶司衙门、东南新军学堂的标志性经典作为图案,表彰这两个部门对东南新军这一年的贡献。

除了不能熄火的铁厂和特殊工坊,所有工坊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开始放假,官办工坊的匠人可以领到半薪,一些民办工坊也给员工发了假期薪水和年节礼物。

拿到了钱的百姓们,也想着过一个肥年。

可小贩也顾不得过年,纷纷在集市和街道上摆摊卖东西,整个福州城内水泄不通。

比起之前福州城饱受倭寇威胁,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日子,福州百姓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泽又在大都督府衙门边上设置邮局,专门让大都督府的文吏代写家书,让从军的家庭免费给军中子弟写信送去新年的祝福。

那些家中有子弟从军的,纷纷诉说自己这一年家里的近况,叮嘱子弟们好好从军,报效大都督。

苏泽在福州待到了大年初三,就登上快船前往各军驻地慰问了。

今天尝试恢复更新了,求一下月初月票。

这几天还有检查,更新可能不稳定,实在更新不了会发公告的,感谢大家,最近好多了。

风起于福州之滨

就在大明百姓或是喜悦,或是忧愁,或是叹息的渡过新年的时候。

坐在澳门建造的那艘巨大的帆船中,葡萄牙人的大船东安东尼心中满是焦虑。

他正在给远在果阿的葡萄牙总督写信,请他将东方的巨大变化告诉他们的国王。

实际上安东尼的信也不是写给他们的国王的,如今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不过才七岁,根本不可能处理国家事务,如今葡萄牙的大权掌握在埃武拉公爵兼红衣主教恩里克手里,安东尼的信是写给这位摄政的。

澳门,作为安东尼在东方最大的成果,他本来幻想在澳门担任大船东狠狠捞一笔钱,带着财富和荣耀返回祖国,和航海时代其他先驱者享受荣誉,最后在自家庄园中向后人讲述自己在东方传奇的见闻。

可是他的希望彻底破碎了,那位强硬大明,姑且还算是大明的官员谭,强硬的推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