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节(1 / 3)

加入书签

“苏某准备在苏州府也办一份报纸。”

“办报?”

王锡爵家族在福建也有生意,他也看过商队从福建带来的《拍案惊奇》,他问道:

“是《拍案惊奇》那样的报纸吗?”

苏泽点点头说道:“苏州府是文风荟萃之地,苏某也怕自己力有未逮,贻笑大方。三位兄台可否担任报纸的主编,帮着苏某审阅稿件?”

王锡爵知道苏泽的《牡丹亭》最早就是在《拍案惊奇》上连载的,他立刻问道:“苏兄又有新作品了?”

苏泽点点头说道:“除了我的新戏文,其他的版面都交给江南士子投稿,大家能有一个地方以文会友,岂不美哉?”

这下子最不喜欢出风头的徐时行都心动了。

苏泽的《牡丹亭》火爆整个江南,如果他能有和《牡丹亭》差不多水平的新作,那新报纸肯定会销售火爆。

能够担任这样一份报纸的主编,对自己的名望提升也是有极大好处的,更不要说有了报纸这个平台,还能以文会友增长见识。

果然不出苏泽的所料,办报这件事对于读书人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最稳重的徐时行就被拖下水,许国和王锡爵自然也答应了下来。

徐时行拱手问道:“汝霖兄,这份报纸也要《拍案惊奇》吗?”

苏泽摇头说道:“不,新报纸就叫做《警世通言》,如何?”

徐时行呢喃道:“以文警世,好名字,汝霖兄这份报纸是要教化众生啊。”

苏泽笑着说道:“教化众生宏愿太大,苏某只求这份报纸能够点醒几个世人就好了!”

徐时行又想起苏泽那一套税收契约的理论,觉得脑子嗡嗡的快要爆炸了。

苏泽已经带着林德阳和方爱竹下了楼:“等筹备完毕,苏某会亲自去苏州府衙拜会徐兄的,许兄和王兄,我也会送上聘用契书。”

一直等到苏泽离开,三人都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

许国有些后悔,刚刚为什么没有拒绝苏泽办报的邀请。

徐时行沉默了半天,对王锡爵说道:“苏汝霖经世之才,方大人有此人襄助,元驭兄还是劝说家里老老实实交上钞关税吧。”

王锡爵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今日我就回家说清楚利害。”

徐时行又说道:“苏汝霖办报,是我苏州府文坛幸事,我等自当参与其中。”

许国明白了徐时行的意思,苏泽要办报,只要他还能写出《牡丹亭》这样的文章,就肯定会火爆,与其担心苏泽有什么目的,还不如参与他的报纸。

看着突然阴沉下来的天空,徐时行说道:“梅雨要来了。”

上海缉私总团

苏泽带着林德阳和方爱竹,就这样在吴县城内闲逛了两天。

接着他又去了同在苏州府治下的太仓县,三日后才返回浒关的钞关厅。

一进钞关厅,苏泽就径直走向了方望海的书房。

方望海得到通传,苏泽一进书房就被免了礼数,方望海急切的问道:

“汝霖可有办法了?”

苏泽点头说道:“世叔,我已经有了筹备团练的方法。”

方望海大喜过望的说道:“这团练之兵从何而来?”

苏泽说道:“织户。”

方望海惊讶的说道:“织户?怎么可能,这苏州府的织户都在几个大织商的工坊中做工,让他们去给织商收税?”

方望海此时已经怀疑苏泽的智商,他来到浒关之后,也调查了苏州府的情况。

苏州产丝,松江产棉。

实际上丝绸这个东西,全国各地都有。

按照洪武大帝的设计,每一个自耕农都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单元,男耕女织,家家户户除了种田之后,还要有相应的桑田,而一家农户每年缴纳的税收除了粮食之后,还有一定数量的丝绢。

只可惜皇帝男耕女织的田园幻想,在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中破产,家家户户都织布,但却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养蚕,每个地方都适合种植桑树,更不是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织出好看的丝绢来。

苏州府,就是这么一个适合发展丝织业的地方。

苏州的发达,不仅仅在于织丝,还在于刺绣。

那些有着精巧刺绣的丝绸,才是全世界最渴求的高档奢侈品。

织造丝绸,在苏州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近些年又发生变化。

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丝织业也开始聚集化。

苏州城内已经出现上千名织工一起干活的工坊,而这些大型织造坊的设备先进,效率更高,而且他们的产量大,拥有议价权,普通织户纷纷破产,被迫卖掉自家土地进城打工。

也正是这些庞大的工坊,也造就了苏州城市繁荣的市民经济。

苏泽竟然指望招募织工来给这些大织商收税?

苏泽胸有成竹的说道:“世叔不妨张贴告示试试看,招募破产织户或者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