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节(1 / 3)

加入书签

浒关钞关署也是大明官署的制式建筑,前后三进的建筑物,前两排房子是办公的官署,署吏住在两侧,后方是方望海这个钞关使的住所。

因为妻子和孩子还在泉州,所以在官署内只有方望海一个人,加上方府原来的仆役,比之前知府衙门冷清不少。

方管事的顾不得通传,直接引着苏泽进了官署后衙,听闻消息的方望海直接披着睡衣就从卧室走了出来。

“汝霖!”

时刻半年没见,方望海竟然苍老了不少,看来钞关使这个位置还真的不好坐啊。

“拜见方世叔!”

苏泽和方若兰还没成亲,自然不能称呼岳丈,方望海不在意苏泽的称呼,留下方管事和方爱竹在门口看守,拉着苏泽进了书房。

苏泽刚坐下,方望海就抱怨道:“苏州这帮奸商,在这种国难时刻都不思为国交税,而苏州官府竟然袒护这些商人,这些商人绕行浒关,连以往的钞关税都收不足了,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

钞关法是方望海上奏疏首倡的,若是收不上税,以那位帝君的性格,恐怕方望海能革职都是运气好的了。

对于这一切苏泽早就已经有了预料。

自己这未来老丈人虽然是个好官,但毕竟还是大明科举几十年培养的老一套思路。

在延平府的时候,方望海职位最高,自然能翻手为云。

但是在苏州府,且不说当地这些豪门有多少子弟出仕为官,就连南京六部比方望海职位高的也不知道多少,有这些人掣肘自然难办成事情。

苏泽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答案:“世叔,自古收税这件事,光靠嘴都是不行的,要我说,得练兵!”

长寿内阁

方望海迟疑了一下说道:“朝廷组建钞关厅,可是没有下拨兵丁,也没有给员额啊。”

员额就是一个部门吏员和衙役的总额,大明朝廷对于各级衙门能够使用的吏员和衙役数额都有详细的规定,若是超过这个数额还会要求解雇冗员。

方望海如今是整个江南的众矢之的,如果他贸然招募太多人,肯定会被苏州官场弹劾。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当然不是以钞关厅的名义招募,而是以团练的名义招募。”

“团练?”

苏泽点头说道:“世叔,你忘记了吗?朝廷下旨让南直隶、浙江、福建和广州招募团练抗倭。”

经过苏泽这么一提醒,方望海终于想起来,朝廷确实有这么一道命令。

团练,就是让地方乡绅自募士兵抗倭,朝廷不仅仅鼓励团练,还给各县下达了组织团练的任务,将各地自募团练的人数纳入到了对知县知府的考核中。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明团练还是和后世不同的,团练的为期是一年,一年后就必须要解散。

团练的粮草和武器都是自筹的,可以低价购买军卫淘汰的武器,朝廷对团练士兵也不发军饷,但只要能杀真倭,就能领到赏钱。

“可是我们真的能在苏州募到兵吗?”

方望海四处碰壁,他已经知道了要收税必须要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了。

可自己是空降的外乡人,而逃税的士绅则都是盘踞在苏州的大家族,他就算是在苏州募兵,也很难驱使得动这些人,更别说让他们刺刀向外去稽查这些苏州本地大家族的逃税案。

苏泽笑了笑说道:“那就要看募的是什么兵了,世叔,您将这件事交给我,我肯定给您办好!”

方望海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他当场说道:“那我这就委任你为团练官,为保护钞关厅募集乡勇。”

“这募兵的钱?”

方望海愁容满面的说道:“汝霖,你不知道钞关厅的难处,原本钞关厅的这些胥吏就知道盘剥来往的船只,民怨极大,我一到任就将这些人遣散,募了一帮能读书识字的吏员。”

“可这些日子连正常行船都少了,经费也都花的七七八八了,钞关厅也揭不开锅了。”

苏泽也没想到方望海竟然惨到了这个地步,由此看来他真的是被整个江南官场打压,就连钞关厅的经费都拨付不足。

想想也正常,江南商业发达,钞关税的本质上就是将原本朝廷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的商税,通过抵税等一系列的操作,成为可以查证的数额。

只要商税可以查,那除了暴力抗税之外,江南的商人也就只能乖乖将税交上来。

而苏泽钞关法的最大前提,就是建立覆盖所有航运要道的钞关,通过这些钞关牢牢的抓住运输中的所有节点,才能逼迫商人交税。

而现在的结果是,方望海连一个浒关都没能弄好,苏州商人宁可多花运费绕行浒关,让方望海根本收不到税。

看到方望海竟然这么惨,苏泽只能说道:“世叔,募集团练的事情就交给我吧,您放心。”

方望海拉着苏泽的手,果然还是自家人可靠啊!

方望海安顿苏泽在钞关厅的偏厅住下来,但是苏泽并没有立刻开始募兵,而是带着方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