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2 / 2)
嵩的府上,打探这个方望海的底细。
苏泽并不知道远在京师发生的事情,他来到桐木镇上,武夷山上大大小小的茶园主人齐聚在这里,商议如何分担贡银的问题。
蔡员外已经死了,熊岳的母亲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官服也推翻了之前签订的契书,武夷山茶贡就要重新分配。
坐在席上,苏泽第一次见到了什么叫做底层互害。
分配贡银的时候,几个小茶庄的主人纷纷指责其他小茶庄主人做事不守规矩,低价贱卖茶叶,偷采邻家茶园,斗的不开开交。
反倒是几个大茶园的主人稳坐钓鱼台,三言两语就推掉了应该承担的贡银。
苏泽也是这样的大茶园主人,虽然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是也没人敢让他承担更多的贡银。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应该这些小茶园主人联合起来对付大茶园主吗?
苏泽颇为疑惑的看着这个场景,这怎么和他想象的场景不一样。
熊母坐在苏泽身边,她如今有了朝廷的旌表,别人也不敢和以前那样逼迫她了。
熊母说道:“先生是好奇,为什么他们不联合起来索要更公平的分法?”
苏泽点点头。
熊母说道:“咱们这些小茶庄的,一锱一铢都要计较,平日里早就结下了无数的冤仇。贡银他多担一点,自己就少担一点,谁也没指望那些大户能多担贡银。”
苏泽疑惑的问道:“为何?”
“大户要是低价售茶,先撑不住的就是小茶园主,而且那些大茶庄主都是县里有地位的人,哪里是我们这些小茶园主能斗得过的?”
苏泽这才明白,像熊岳这样勇于反抗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底层都是向其他底层争夺资源。
苏泽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提议,还是按照茶园田亩大小分担贡银。”
苏泽发话之后,那几个大茶园主人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怒视苏泽,这显然会让他们多承担贡银。
可他们还没等站起来,一名身穿皂色吏员服饰的人冲进了会场:
“阿泽兄弟!你中案首啦!小三元!”
众人纷纷看向苏泽,刚刚还准备上来和苏泽争论的大茶园主人纷纷堆上笑容:
“就按苏案首的方案,以茶园田亩分担茶贡。”
“为苏案首贺!”
来了的,走了的
小三元登科,在南平城中也算是百年难遇的大喜事了。
苏泽被县吏拖回了南平县城中,接着是唱礼、乡饮、祭告天地,最后苏泽带领本次通过童子试的士子们,加入到了府学县学中。
府学和县学并没有品级之分,通过童子试的读书人就是秀才了,可以加入本地的县学或者本府的府学。
苏泽自然是选择加入县学,他作为道试的案首,可以获得廪生资格。
陈朝源也通过了院试,不过他的名次靠后,按照规定无法补县学廪生,只能入增广生的名额。
虽然增广生没有每个月的禄米,但是其他政治权利也都和廪生一样,也和廪生一样能够参加乡试,陈朝源也是大喜,连着喝了好几天的酒。
因为苏泽的小三元,不少家境普通的秀才也选择了加入县学。
县学的缺额终于补满了,还出了苏泽这个小三元。
白知县对此非常的满意,又拨了一笔钱给海瑞让他修补县学的校舍。
苏泽又回来一趟长宁卫,九姑婆焚香祷告,家老阿公上报列祖列宗,又搬出族谱将苏泽的成绩记录在上面。
整个长宁卫都成了欢腾的海洋,长宁卫终于出了一个秀才了!
长宁卫出了秀才,周围的村子对长宁卫更加的恭顺。
秀才,就可以参与到地方治理中了,这也就意味着长宁卫的话语权更大了。
比如周围几个村子要联手修建什么工程,那就由这附近的几个秀才出面筹谋,然后再上报官府批准。
如果是普通百姓牵头,那大概率官府是不会搭理的。
各村遇到争议的时候,秀才也有出面仲裁的权力,普通百姓对于读书人的仲裁结果往往都是信服的,这就比长宁卫军户的身份还好用。
为了庆祝苏泽小三元,家老阿公还请出家庙中的三师太娘娘,举行了长宁卫的游神仪式。
所谓的游神,就是将家庙中供奉的神像从家庙里请出来,然后由村里的男丁抬着,绕着长宁卫附近游行一圈。
这种游神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本卫所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自然就是秀肌肉了。
长宁卫出了秀才了,还有这么多能打的青壮,周围的村子自然不敢招惹。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