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节(1 / 3)

加入书签

身为大儒,陈默群对礼仪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若是他的学生,衣冠不整的来见他,肯定要被他严厉斥责。

在大明读书人的礼法中,衣冠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晋代将衣冠指代士人,所谓“衣冠南渡”中的衣冠就代指当时逃亡南方的士人贵族。

而衣冠中的冠,就是指的帽子。

什么人戴什么帽子,怎么梳头戴帽子,这都是非常讲究的,像是何良俊这样衣冠不整,其实是非常失礼的。

不过陈默群和何良俊是好友,自然不会指责他衣冠不整,但是陈默群也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何良俊如此失态。

“缄之兄,快看看这篇文章!”

将小报递给陈默群,何良俊安静的等待陈默群读完后,急忙问道:“如何?”

陈默群意犹未尽的说道:“好文!”

何良俊又说道:“我想要将这片文章改为戏文,缄之兄以为如何?”

陈默群点点头,这篇文章确实是很好的戏文坯子,只需要简单加工一下,一定能成为风靡天下的戏曲名篇。

何良俊又说道:“只是要改编,还需要原作者的同意,这篇文章的作者,缄之兄可认识?”

陈默群连忙翻看作者的名字,当看到苏泽两个字的时候,陈默群愣了一下。

“缄之兄认识?”

陈默群点点头说道:“认识倒是认识。”

“既然认识,还请缄之兄引荐。”

陈默群脑海中浮现苏泽的脸,又想到他那句“追返本初之道”的话,对着何良俊说道:

“此子是县学教谕海刚峰的弟子,不过不住在南平城内,元朗兄要见他,要等到月底他进城读书的时候了。”

“县学的学子?”

陈默群有些尴尬的说道:“也算不上是县学学子,这苏泽家贫,没有功名在身,是海刚峰发掘的读书人种子。”

何良俊说道:“没想到延平府还有如此奇才!光是这篇文章,就足以能扬名江南了!”

江南的市民文学发展迅猛,在倭寇进犯之前,何良俊的戏文就有人花费重金购买。

像是苏泽这样的文章,书商能踏破他的门槛。

何良俊想了想,还是觉得等不到月底,他对着陈默群说道:“缄之兄,我要去上门拜访这个苏泽!”

陈默群知道自己这位好友对于戏剧的执着,却没想到他着急到了这个地步上,陈默群想了想说道:“那也要等到明日,明日,我向海刚峰问一下苏泽的住址,我陪你过去就是。”

“那就多谢缄之兄了!”

与此同时,天色渐渐黑了,平日里这个时候,于家的书铺都已经打烊了。

可是今日书铺前聚集了不少人,都是要买《拍案惊奇》的。

苏泽让林显亮在书铺前卖小报,林显亮自然是照做,在书铺最明显的位置放上了《拍案惊奇》。

不过刚开张的时候,《拍案惊奇》无人问津。

林显亮看到小报卖不出去,连忙找来伙计商议办法。

书铺的伙计是苏泽主张留下来的,对苏泽非常的感激,最近做事也是矜矜业业的。

这伙计也在书铺做了几年生意,他建议道:“掌柜的,依小的看,最好还是将价格标出来。”

林显亮恍然大悟,也是啊,不把价格标出来,被人看到这印刷纸张根本不想买。

林显亮立刻让伙计做了一个价格牌子立在《拍案惊奇》边上,打出了一份三钱银子的低价招牌。

果不其然,这个牌子打出来之后,就有个仆役打扮的年轻男子停下脚步。

方爱竹是方知府家在外办事的仆役,也是陪着方知府儿子伴读的书童。

既然是书童,方爱竹自然是识字的,看到三钱银子的《拍案惊奇》,早上出府采买的方爱竹挪不开步子了。

方知府父女都爱书如命,方爱竹什么书没有见过,可是单单没见过《拍案惊奇》这样的书,四张大版面也不裁剪装帧,真是太奇怪了。

方爱竹拿起《拍案惊奇》,随意的翻看起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是啊,名字挺有趣的。

方爱竹很快看了下去。

方爱竹也学过句读,但是这奇怪的断句符号好舒服啊,不需要提前断句。

文章又是白话文,方爱竹的阅读速度很快。

当看到杜十娘拿出百宝箱,让李甲出钱帮她赎身的时候,方爱竹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了。

这时候书铺伙计适时出现打断了他。

“这位公子,一份三钱银子?买吗?”

方爱竹这才想起来,自己还在书铺。

三钱银子?这么便宜?

他连忙掏出三钱银子说道:“买!买!”

伙计开心的收下银子,今日终于开张了。

方爱竹夹着报纸匆忙离开,而随着三钱银子的低价招牌吸引了一些识字的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