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节(1 / 3)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日子,苏泽一边在卫所读书,一边泡在卫所校场练兵。

林默珺确实一个非常优秀的“经验宝宝”,每次和她交流都能让苏泽涨一波兵法的经验,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除了和林默珺交流兵法,还会教授普通士兵识字,每天让他们总结操练的经验。

和冷兵器时代相比,火器时代对于军官的需求更多。

而苏泽本来就是打算将长宁卫的鸟铳队打造成军官团,所以苏泽都是以基层军官的标准来训练他们。

林默珺似乎也看出了苏泽的想法,也会在每天操练完毕之后,和士兵们将如何带兵练兵的心得。

苏泽和林默珺相谈甚欢,兵法经验也蹭蹭蹭的上涨。

加了智力之后,苏泽原本每天读书只能涨10点科举经验,现在每天读书可以涨12点经验。

这么总结下来科举这一类技能确实受到智力的加成,想要更快的肝科举技能,确实要点更多的智力属性点。

苏泽准备接下来的属性点全部都点智力,明年是乡试之年,乡试一般是三年一次,如果赶不上明年的乡试,就要再等三年。

一般童子试过了就是乡试,苏泽要在乡试之前将科举技能肝到lv10,就必须要提高每日读书的效率。

时间不够用啊!

除此之外还有研发火器,修建水利设施,刷医术、骑术、射击等技能,苏泽每天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依然觉得时间不够肝。

推荐给于宗远的书铺掌柜人选终于定下来了,是经常在宗祠办事的林显亮,在长宁卫大家都叫他阿亮仔。

林显亮也是读书一些书的,之前都宗祠帮着家老阿公处理宗族的事情。

之前林显亮看守芦田,被背山陈氏的族人夜袭打伤了之后,一直都在家中养伤。

为了补偿林显亮为宗族做的贡献,林显亮也分到了一片芦田,就在苏泽的芦田旁边。

因为苏泽没什么时间打理芦田,所以林显亮在养伤的时候也会帮着苏泽打理芦田,之前用来精制盐的干芦苇,就是林显亮割了送到家庙的。

后来苏泽在家祠讲课,林显亮也是听的最认真的,加上他能写能算,确实是书铺掌柜最好的人选。

而苏泽给林显亮介绍这么好的工作,林显亮自然对苏泽感激不已。

今天是六月二十日,苏泽分别给四人写了推荐信,又让林显亮带上了印刷出来的五十份《拍案惊奇》报纸,就由林显扬带队,前往县城报道。

林显扬包裹里还有嫂子陆氏给他缝制的皂色公服,在县城为吏是要自己准备公服的,林显扬感慨还是嫂子想的周到。

这一次七人前往县衙当差做事,自然不能再借宿在别人家里了,家老阿公从家祠拿出一笔钱,让他们在县城租个小院子,等到日后安顿下来再在县城买房。

家人分别各自有不舍,不过能从卫所去县城,总是一件好事,等七人告别之后,长宁卫暂时恢复了平静。

苏泽回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肝技能的生活中。

林显亮拿着推荐信找到了于宗远,于二公子热情的接待了他,亲自带着他去书铺,宣布他成为新任掌柜的。

林显亮听从苏泽的吩咐,将日常的工作交给伙计继续打理。

他在书铺外支起一个书架,将《拍案惊奇》报挂在书架上。

与此同时,黄时行的报纸《文苑新韵》也雕版印刷完毕,这一次他足足印了二百份,都是印刷精美的小册子。

黄时行志得意满,明日就是他士林扬名的日子了!

抢购一空!

闹倭寇的风波逐渐停歇,南平县城内也恢复了平静。

不过延平书院和府学倒是赖在县学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经登陆外海,大家都知道东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读书还是太危险了。

不过读书人还都是闲不住的,自从徐士盛死后,城外也没再传出闹倭寇的事情,县城的紧张气氛松懈下来,这些读书人们又开始出城踏青游玩,只不过要多带上几个护卫。

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东的九峰山踏青巡游。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绅,是松江华亭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后来做了贡生后曾经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顺畅后,何良俊辞官回乡专门研究曲艺,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领袖。

不过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书楼都被倭寇烧了,为了避祸这才从松江府南下游历。

陈默群是何良俊的好友,应陈默群的邀请何良俊在南平县暂住了一个月,而何良俊也投桃报李在南平县搞了个戏文征文活动,算是帮着延平府的读书人在全国打打名气。

万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读书人也能在全国读书人那边露露脸。

前些日子闹倭寇,陈山长也不敢出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