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节(1 / 3)

加入书签

可同样是嘉靖三十二年,嘉靖皇帝从太仓库拿出十五万两银子购买金宝珍珠,紧接着又给老朱家的王府成员涨了薪,连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皇室旁支,只要姓朱都能领到一年七十石的“口粮”。

这场饥荒的结果是,灾民饿死大半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史书上没有记载,邸报上也没有统计,皇帝唯一做的就是登坛做法,用他“忠孝帝君”的“法力”超度亡魂。

苏泽想起后世族谱中记载的“祸事”:

“五月十七,钦差御史焉巡诸卫,县书吏徐士盛讦告七祖,御史暂革七祖百户军职。卫所出孝敬银子五百两,七祖乃复原职,卫渐疲敝。”

从时间推算,族谱上的祸事,应该就是这次御史清军时候发生的。

苏泽越想越是可能,长宁卫是军卫,这次御史巡视地方就是为了敲诈军官,上个月朝堂的命令,这个月御史应该就能到福建了。

长宁卫是自己的基本盘,一定要想办法避过这次的祸事!

海瑞的县学新制

发完了牢骚,海瑞终于恢复了平静。

当年海瑞在京师参加会试的时候,就写上了一份《平黎策》(海瑞老家海南,那时候受到黎族叛乱势力侵扰),但是按照大明朝的科举制度,会试的时候不能讨论时政,所以海瑞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如今海瑞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南平教谕,但是非常关心朝堂的局势,对于如今朝堂上严党当道的时候非常痛恨。

苏泽叹息了一声,如今的海瑞还没有脱离时代的局限性,认为皇帝是被奸臣蒙蔽,认为只要扫除严党就能天下太平了。

海瑞带着苏泽来到教谕办公的书房,迫不及待的摊开纸笔说道:

“来来来,速速将《岳阳楼记》背诵一遍。”

苏泽只好再次将《岳阳楼记》背诵了一遍,海瑞写完了之后,又大声诵读了一遍,这才说道:

“真雄文也!”

等到墨迹干了,海瑞又将文章珍藏好,这才疑惑的问道:

“能读过这样的文章,想必小友定是家学渊源吧?”

一篇《岳阳楼记》就让苏泽升级为了“小友”,海瑞方正严肃的性格下也有如此“灵活”的交友标准,这也让苏泽看到了一个更鲜活的海瑞。

苏泽连忙拱手说道:“家父那些书我也未曾见过,这些都是家父在的时候读给我听的,我家祖上并无人出仕,。”

如今苏泽挂着长宁卫的户籍,长宁卫祖上七代连个秀才都没出过,更不要说当官的了。

苏泽当然不能瞎编,宦门子弟这个身份可不能随便吹牛,如果被人考证揭穿了,那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户籍也保不住。

听到“在的时候”四个字,海瑞也不再追问,还以为苏泽父亲已经过世。

不过实际情况也差不多,苏泽想起自己的父母,此生怕是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海瑞接着说道:

“既然读过范文正公这样的文章,就应当好好读书进学,我已经向县里上书,要在县学中开辟一门课程,专门教授县里寒门子弟童子试的要义,你可愿意来读书?”

苏泽听了之后自然是很高兴,不过好不容易在长宁卫站稳脚跟,现在就换地图来县城,苏泽又有些舍不得。

看到苏泽脸上犹豫的神色,海瑞立刻说道:

“你是担心误了家中生计?这可不必担心,我准备每月的月初和月中各在县学讲学一日,答疑一日,平日无事的时候你们还自在家读书,如何?”

月头和月中来县学学习两天,也就是一个月在县城四天,听到这里苏泽连忙点头答应下来,能够有海瑞这个举人教导,肯定能提升肝技能的速度。

听到苏泽一口答应下来,海瑞满意的说道:“县学文风不盛,与其留着这些生员空占着名额,还不如多提携县中寒门子弟。”

“来了县里读书你且宽心,一月四日的住宿和伙食都由县学提供,你们只需要安心读书就好了。”

苏泽暗暗有些感动,海瑞不仅仅是一个清廉的官员,更是一个懂得民间疾苦的官员。

寒门子弟读书,一怕是耽误家中生计,二是怕县里开销太大家里支撑不起,这些海瑞都考虑到了,还贴心的安排住宿和伙食。

安排好了读县学的事情,苏泽心中惦记御史清军的事情,小心的问道:

“海教谕,这朝廷派遣御史清军的事情,能详细和学生说说嘛?”

海瑞看着苏泽说道:

“哦,你也是军户出身,关心这些也是正常的,不过我没记下邸报的内容,等几日我去县衙的时候给你誊抄下来,月中你来县学的时候我再把朝廷的公文给你看。”

苏泽没想到海瑞这么配合,但是他也疑惑的问道:“这朝廷的公文给我看合适吗?”

海瑞立刻正气凛然的说道:“太祖《大诰》中有言,‘唯有明法方可以重刑’,洪武年的时候,朝廷的法令都是要有官府宣读给百姓听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