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0节(2 / 3)

加入书签

就相对的少了,但世事无常,谁又能猜到一年后的事态发展会如何呢?

-

一年后的事暂且搁置不谈,就拿五月间的恩科乡试来说,才风风火火的结束,便有书生敲登闻鼓伸冤,不是状告夹带,也不是指认哪位出题官收取贿赂,而是指出京城乡试考卷中有两题和正科乡试题大同小异。

两道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出在乡试卷中,于那些去年乡试落榜的秀才们来说,就是占了大便宜,故而一群去年没下场乡试的秀才们大呼不公平。

盛言楚作为乡试出题官之一,收到状子后,立马着人打听是哪两道题,待看到题目,盛言楚顿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不是我出的那两道。”

他被秦庭追委以重任,要出的题目正好是两道,但他没有参与正科乡试的出题,因时间紧,故而没有仔细去钻研正科乡试的题目。

出完两道题后,其实他有思考过会不会出现撞题的局面,但秦庭追那边没有驳退他的题目,想来就没有问题,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书生状告的那两道题是一德高望重的老臣出的,就改了题中几处问答,其内核没变,难怪有不少书生觉得不公平。

新帝才登基,恩科是宝乾帝上位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此事不仅仅关乎科举公允事宜,还涉及新帝的脸面,为此,宝乾帝将盛言楚等出题官唤到京兆府衙门一一审问。

出那两道题的老臣是三朝元老,服侍过太宗皇帝,又是先帝手下的重臣,这次恩科后,老臣本该荣休归乡,基于此,宝乾帝当然不能在登基之后就惩治这位老臣。

但不给那些喊不公的秀才们一个交代也不行,群臣思来想去后,做出决定:那两道题统一不批阅。

递状子的秀才们高呼万岁,老臣也泪流满面的叩谢皇帝大恩。

惊堂木一响,此事两全其美的落幕。

退堂前,盛言楚提议:“皇上,此等撞题一事臣倒有一个法子可以一劳永逸。”

恩科并非只有新皇登基时才会有,皇帝娶妻、册封太子、捷报归来或者皇家人整数大寿时,朝廷都会开设盛典施恩天下,为避免这等仓促撞题事故再发生,盛言楚觉得有必要做出另外的打算。

宝乾帝笑问有什么法子。

盛言楚扬眉高声道:“每年科考皆出两套考卷,分为甲卷、乙卷,一来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恩科。”

“科考到底是用哪一套考卷,不到临考前谁也不知,包括出题考官,到时候掷骰子做决定,这样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考官泄题事件发生。”

“若这样还不成,那就在科考到来之前出不定数题目做题库,临近科考前,再从中筛选一些作为科考题,剩下的则封存起来,作为恩科的选择。”

宝乾帝闻之大喜,觉得此法甚好,点点头又问吏部考功司头目秦庭追的意见。

秦庭追窥着宝乾帝愉悦的神色,笑道:“盛大人此举不错,但这样一来,前期投入科举出题的人手就要增加…”

“朝中群贤毕集,这事好办,考功司主事添一倍,翰林院庶吉士加十人。”

只要是皇帝想要办的事,任何困难都是借口。

秦庭追笑容放大,拱手调侃道:“皇上着实偏心,臣数次找吏部尚书恳求尚书大人剥一些人给下官,大人总说皇上不允,瞧瞧,盛大人三言两语您就同意了。”

宝乾帝微笑地抬手点向秦庭追所站的方位,朗声说盛言楚所说的法子能解诸多问题,朕自是要予以支持,而你秦庭追上奏只是因为嫌吏部考功司事务杂多罢了,两者怎能相比教?

秦庭追笑眯眯的客套几句,君臣之间的气氛十分融洽,立在左右的朝臣见状,纷纷将目光投射到一旁笑而不语的盛言楚身上。

入朝为官三载,当年那个年方十六的商户少年状元早已不再稚嫩,短短三年而已,就一跃成了天子近臣,寥寥几语便让新帝应了科考出题的改革。

果真是一招天子一朝臣,他们再也不能拿往日的眼光去看那个曾经被他们瞧不上的商户状元。

-

科考出题政策颁布后,自然而然要增加相应的出题官,那些闲居在家的举人们听闻此事后,立即拿起书本。

乡试和会试由京城翰林官和吏部考功司主事携手推进出题,地方则是由衙门礼院。

衙门礼院对县试和府试则放宽了选择,人手可以从不打算继续走科举取仕的举子们中抽选,院试要严谨一些,大多是从地方府学、县学山长和教谕中选拔。

此诏令一出,大江南北骤起读书风潮,都希冀着自己能被选中。

-

恩科乡试结束后,总要给秀才们喘口气,也要给地方举人们上京的准备时间,因而恩科会试挪到了八月,朝廷安排好这一切后,这才开始翰林院的朝考和散馆。

赵蜀这一批进士得知盛言楚帮他们争夺了十个庶吉士的名额后,大为感激,一考完便有进士陆陆续续的来盛家拜访。

盛言楚只招待了一回便以事务繁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