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章 韶山的又一个节日(1 / 3)

加入书签

1965年除夕夜,著名作家周立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韶山的节日》,记叙了毛泽东主席1959年6月25日至27日回故乡韶山的动人情景。顾名思义,作家把毛主席回韶山的日子视为韶山的节日。这丝毫没有夸张。是节日,就有欢乐;是节日,就有团聚;是节日,就有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瞻望;是节日,就有喜气盈盈,美酒飘香。那三天两晚,毛泽东以他和蔼可亲的笑容,以他幽默诙谐的乡音,以他体贴入微的关怀,以他眷念家乡的深情,给翘首以盼的韶峰,给悠悠思念的韶河,给渴望已久的旧居,给等了一年又一年的青松翠竹,给白日想,梦里思的父老乡亲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带来了甜蜜,带来了喜悦。那堪称韶山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的节日。

1993年12月20日,韶山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专程从北京赶来韶山,出席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并亲手为毛泽东铜像揭幕。这消息,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如同夏日里的凉风,穿山,越水,撒向四面八方,吹进千家万户。在通向韶山的每一条道路上,车流滚滚,人流滔滔,曾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建新中国的老将军,曾响应毛主席号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互助组,合作社的老农民,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老工人、老专家,曾得到毛主席高度赞扬的老教师、老学者,还有享受毛主席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男女青年,还有受毛泽东思想哺育,对毛主席充满敬仰之情的少年儿童,都不约而同地从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岗位,朝着韶山走来,他们要在毛泽东的诞生地,要在毛泽东诞生百周年的纪念日,相逢在韶峰底下,欢聚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共同庆祝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光辉节日。

这天,云淡风轻,天高地爽,当曙光抹红毛泽东广场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汇聚了成千上万张激动而欢乐的脸,秩序井然地站在广场四周,翘首仰望着身披红绸的毛泽东铜像,希望江总书记早一点到来,揭下毛泽东铜像上的红绸,一睹毛泽东当年在天安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的雄姿。

七时许,我来到毛氏宗祠前,这里正好与毛泽东铜像相对,因而站的人特别多。我和身边的一位老同志攀谈起来,得知他是安徽省合肥市建材工业公司的政治处主任,名叫沈光远。他以前在安徽军区服役。对韶山,他向往了四十年,这是他第一次来。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到了这里。

他说:“对毛主席的感情太深了。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不单是指物资生活,还有精神、品质、人格。毛主席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所以,他一再教导全党全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如今,有些人把他老人家的教导忘记了,只知为自己或小团体谋私利。到韶山来参观、瞻仰,看看毛主席和他一家人是怎样为中国革命作出牺牲的,就会感到惭愧,就会受到教育。”

我身边站着一群少先队员,手里都带着早餐。我问其中的一个小姑娘,她叫毛孜路,是韶山学校四年级学生,家住韶山乡韶源村东茅塘组,距此处有四华里远。她骄傲地告诉我,毛主席的爷爷,我们这一辈称他太太公,就住在东茅塘,后来搬到了上屋场,我们跟毛主席很亲,但是,不管我的老太公,还是我的爷爷,我的爸爸,都不找毛主席要工作,也不找毛主席要钱。毛主席没有私心,从不为自己和亲人打算,只晓得为全国人民操劳,我们对他很崇敬。今天这么早赶来,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她的话说完,少先队员们都发出赞同的笑声。

这时,有几片树叶吹落铜像广场,只见三个女同志,分别为老中青,连忙上前拾起树叶,放进各自的筐子里。这立刻引起我的兴趣,走过去访问,方知她们是韶山管理局环卫所的工人,负责东起隧道,西至韶山乡政府,中心是铜像广场的清洁环境工作。

平时,她们是七时半上班,这些日子,每天来韶山参观的人十几万,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环卫任务也就特别繁重,她们每天提早到六点上班,让她们的卫生责任区,始终保持干干净净,让国际国内的友人对韶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她们才对得起毛主席。

我问她们这样加班加点,是否增加了工资和奖金,她们笑着,连连摇头,说:

“除了每月180元工资,一分也不多拿。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我们只牺牲点休息时间,难道还要计较?!”

我望着身披红绸的毛泽东铜像,内心发出由衷的慨叹:毛泽东的光辉思想,毛泽东的人格力量,已经深入了几代人的心中,无论什么势力都无法改变。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将万古长青,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永远无法战胜。

10时30分,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开始,江泽民总书记健步登上大理石台阶,亲手揭下披戴在毛泽东铜像上的红绸,顿时,那巍然矗立的毛泽东铜像,通体放射出灼灼光芒,映红了广场,映红了韶山,映红了江北江南。全场欢声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