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过年(三)(3 / 4)
里、省城国营百货商场看了一个遍,又根据居民的需求,采购了诸如女士的喇叭裤、连衣裙、尼龙袜、尼龙衬衣、头花、男士用的气体打火机、学生用的塑料文具盒、学习用品等五花八门的时尚货。这些商品,在国营的百货商店里是绝对看不到的,而又是刚刚有点闲钱的人们所热衷于购买的。
家家乐商店的名气很快就做大了,隐隐有了引领潮流的美誉,在家家乐商店能够买到正宗的香港商品,美名传到甚至市里、省城的人都过来买。对于这样的发展,梁子他们十分得意,为了彰显货物出自香港,梁子他们甚至于专门从羊城买来了一些香港歌星和影视红星的大幅海报,贴在商店里,引得那些时尚男女们就是不买东西也要到商店来转悠几圈,沾沾洋气儿。
方默南看梁子他们将一家小小的商店经营的风生水起,可赞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给他们机会,人人都会发光。
当梁子他们为商店繁忙时,一县之长的王县长在年前就迫不及待的去省农大咨询过,得出的结果是喜人的。这不年还没过完,他初五就匆匆的从京城赶回来,要大干一场。由于事先都已经做好安排,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转眼间到了十五,老爸、老妈回来陪他们过节,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惜这里还没有灯市,晚上看不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不过白天有社火表演整整的一个上午,个个村镇都派了队伍来县里表演,卯足了劲而希望表演好了,彰显一下自己的村镇。
社是指土地神,古时候6里为一社,以社为单位“围火而舞,击器而歌”,称之为社火。神头村的社房在池旮旯。社火的主要形式有打得胜,跑旱船,耍大头,打花棍,踩高跷,背阁,耍狮子,扭秧歌,耍拳,打腰鼓,二贵摔跤,炮驴,竹马等。
最典型的是高台,也称抬阁,总的来说高台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社火表现形式,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抬阁上的表演者多为儿童担任,一般是6-9周岁儿童。儿童担任,一是因为儿童体轻,二是民间有儿童可以受到神灵保佑之说,谁家的孩子能参加高台演出,常常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宠爱,参加高台演出是许多家长和儿童梦寐以求的事情。
因为他们这条街是县里的主街道,社火表演都从这儿过,所以这条街早早的挤满了人群,好不热闹,闹元宵,突出的就是个‘闹‘字。一声令下,表演队伍开始走,人群自然的分散开,留着中间让队伍行进,旁边站着警察,小心的维持着秩序。
方默南他们站在县委门口,因为凡是路过这里的表演都在这儿停留,表演个够,所以他们早早得来到这里,她骑在老爸的脖子上,满眼兴奋地看着场地中的表演。而默北则由未来小姨夫驮着,这个小姨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不直接向小姨献殷勤,而是对小姨身边人讨好。这不元宵节又跑来了,驮着默北高兴的站在人群中观看表演,笑呵呵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还时不时的跟小姨说话,叫她扶好默北,小心被摔着孩子了,趁机和小姨说话。
表演者穿着民俗服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意,快乐的扭着。
整整三个小时的表演,让他们看得大呼过瘾。这个时候的表演大都是即兴的,原汁原味的,很有民间特色,没有经过雕琢的。
梁子他们元宵节却忙得脚不沾地,四处的兜售货物,见缝插针。
闹完元宵,吃过元宵后,晚上孩子们在点上纸灯笼,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老爸回到市里跟着建筑队上京城去了,盖大楼。老妈手续办理的很快,过完年就到姥姥家隔壁的文教局上班了。该上课的上课,姥姥也开始她的蒸馒头,日子忙碌而充实。
方默北在拿到小提琴前,林老爷子已经开始教她小蝌蚪了(五线谱),过了元宵节后练习用地小提琴也终于送到了,而她也开始了正是的学习生涯。天赋就是天赋,比起默北认字来,识谱的能力,那可真是天差地别,林老爷子整天笑呵呵的,又捡到一个宝。
这不刚过完年事情办妥后大诚子就跑来了,把乡下发生的事告诉了方默南他们。整个乡下都高兴的不得了,县里专门拨款统筹安排,买的上好的塑料薄膜,费用县里先行垫付,收获时扣除就行。至于和郝伟贤订的只是草签的合同,履行日期直到蔬菜大量上市时。这样也不用大诚子他们自己费劲儿的弄玉米杆儿,有了大把的时间,闲得慌这不就急忙忙的跑来了。
来的正好,方默南正想着存折上的钱怎么花出去,怎样让利益最大化,又花的有意义。人赚钱难,钱生钱容易。钱放在银行生利息,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这段时间商店的销售,方默南的存折又鼓了起来,而且以前在农场干过,知道饲料的配方,主料基本上都是,玉米、麦麸皮、豆饼(粕)、棉仁粕、花生饼等等,根据需要配比。她没有选用骨粉,而是用蚯蚓代替。摆弄一个饲料厂应该可以,亲戚还可以搞些副业——养殖业。
方默南把自己完整的计划书又递给了林老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