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0章 无道(1 / 2)

加入书签

“咚咚咚”查文斌所在的房门被敲响了,他皱着眉头,自己正在忙活这些事儿,怎么还会有人来打搅呢?

停了片刻,门又敲响了。风起云看了一眼正埋头苦思的查文斌,便就自己过去开了门。原以为会是胖子,正打算说他两句,却不想屋外站着的却是那位老和尚。

那老僧手里托着个食盒,笑眼盈盈,风起云连忙行了一礼道:“原来是大师。”

“阿弥陀佛,打搅一下查掌门。”

查文斌听到声音,也回过头迎那老僧,三人便就挨着那两幅图坐了下来。

老僧扫了一眼那地上查文斌画的点线,又推开食盒道:“查掌教,请用食。”

“多谢大师。”查文斌也回了一礼道:“还未曾请教大师法号。”

“老僧法号无明。”

风起云道:“大师乃是得道高僧,何来无明之说,大师过谦了。”

那老僧却道:“世人生来对着宇宙万物都是一本糊涂,不明究竟,反之,就是明自觉悟而得其究竟了,可是一切众生,都从无明而来,无明便是开始的因。老僧资质愚钝,不曾窥得天机半分,自然不敢称有明了。”

听他这么一说,查文斌连忙又回了一礼道:“原来无明大师修的是小乘佛法,失敬失敬。”

“不敢在查掌教面前妄称大师,我年长你几岁,掌教若是不嫌弃,你我便以师兄弟相称如何?”

查文斌又抱拳道:“文斌遵无明师兄法旨。”

老僧又连连示意他不必拘礼,查文斌又道:“小乘佛法在国内见之甚少,不知师兄承袭何门何派?”

老僧道:“修行皆在自我,无门无派。”

查文斌当然明白他并非是无门无派的野和尚,这河图一书便是最好的证明。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参透佛法最高境界,自然也就没有向世人传道的资格。这并非是无明法师的谦虚,而是小乘佛教的一大特点。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当然这种标准答案是非常枯燥的,简单来说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其二:在修道途径上: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则主张不仅要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地信仰,人人皆可成佛。

其三:在哲学理论上: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不彻底否认客观存在 ;大乘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定了主观的真实性,也否定客观的真实性,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其四:佛在修行上要超脱生死轮回的途径:小乘认为必须自己切实修行,甚至要出家过乞讨度日的生活;而大乘主张信徒可以作为居士,照常过家庭生活、经营,布施即可修功德,甚至只要诚心念佛,就可以超脱轮回。

以上四点作为一个对比,相信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小乘佛教似乎与中国最初的原始道教非常接近。但聪明人也同样发现,与大乘佛教相比,小乘佛教在传道上又具有先天性的劣势。

因为从教义上坎,小乘佛教主张自己乘着佛法而解脱,并主张不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这并不是小乘佛教自私,而是佛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领悟佛法中的那些高深法理的。修行这个东西,靠的是自己去“悟”,而不是靠听,一切随缘,不能强求。那么信佛这件事,就注定是属于少数人的,他们在过去就都是神职人员。

而大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它认为佛是具有包容性的,不管你是否读过书,什么年纪,什么职业,有没有做过恶,只要你信我,我佛都会接纳,并且指引你去完成自我轮回的实现。所以,它认为佛并不是属于某些权贵和高级阶层专属的,而是普世的。

也既是说大乘、小乘,乃是一种比喻。大乘喻能渡无量众生,小乘喻渡少数众生。

说白了,原始的佛教是因为有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了一堆理论,于是他就做了一些和别人都不一样的事情,起初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异类,但一听他所说的那些话好像又很有道理。于是,有些人开始模仿他做的那些事儿,试图去重新体会这个世界,当然,每个人总会得出的结论或许是不同的,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天人浑合,与无边无相的虚空合一的境界,也被叫做:阿罗汉境界。

这是不是又与道教得道成仙的境界一样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与这个世界终于融为一体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肉体灭亡了。死不死的,我根本不在乎了,因为我就是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有我。既:道是无处不存在的!

至于这两种模式,谁更合适,谁又更接近,那自然也是众说纷纭。但从现状看,大乘佛教至少在国内属于绝对成功了,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