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5节(5 / 7)

加入书签

人;尼堪、韩岱部五万;勒克徳浑部三万五千,包括新军神勇营八千兵;耿仲明部四万。因此现在清军在中原战场的总兵力在三十五万左右。新军的总数在六万以上。

而在河北河间、真定一线还有博洛部六万人,包括新军神武营五千人,神威营余兵一千余人。因此清军在中原一带的兵力还是相当雄厚的。当然也可以说清廷是把自已最后所有的本钱全部都压上来了。

另外一个让多尔衮真正觉得兴奋的是,大同终于被清军攻破了。

多尔衮率军南下之后,又派了多罗郡王瓦克达率领两万人马,继续困守大同城,加上其他地方人马,清军的总兵力也只有三万余人,而多尔衮集中了十万大军,连攻三个月都没有攻下的大同城,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多尔衮还用上了诱降这一招,但还是没有用,现在却被瓦克达这区区三万多人马给攻克了。

瓦克达使用的,仍然是多尔衮的诱降战术,但诱降的对像却不是姜瓖,而是姜瓖的部将。首先瓦克达下命,全面封锁中原战事的消息,不让大同城里起义军知道中原战场的真实战况,同时还不断得向大同城里转递假消息,当然为了使假消息显得真实,也报了一些中华军获胜的消息,但总体来说,当然是清军胜多败少。虽然没有夸大到彻底击败中华军的地步,但至少在中原战场上,中华军并不占优势。

这时大同城被困己达五个月,城中的粮草基本食尽,不少居民都因饥饿而死,而姜瓖等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华军能够在中原战场上取胜,自己才有一线生机,但收到这些虚假消息之后,虽然也有人半信半疑,但大多数人心里都十分不安,军心浮动,而就在这时,瓦克达才又向大同城里发出了诱降的信息。

而且大同城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有人煎熬不住了,姜瓖部下的总兵杨振威变节,暗中派人出城向围城清军接洽准备投降清军。瓦克达得知以后,也不由大喜,立刻向杨振威保证允诺,一定会保全杨振威的安全,并当场加封杨振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于是杨振威带领部下六百余名官兵在大同城里叛变,杀害姜瓖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及其家属等十余人,持首级出城向瓦克达投降。次日,瓦克达率领清军入城。震动一时的姜瓖反正,终于被清廷平定下去。虽然在山西依然还有几股反清势力在活动,但失去了姜瓖这一个有招号力的人物和大同这样一个据点之后,无论是声势还是规模,都要小得多了。同时在中原战场作战的清军也基本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投入与中华军作战。

因此多尔衮得到报告后,也兴奋异常,大大冲淡了徐州战役失败之后的愤闷心情,随后多尔衮又立刻下令瓦克达,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大同城内的所有的官吏兵民人等尽行诛尽,以警效犹他人。同时又令瓦克达,继续平定其他地区的叛乱军,并随时准备南下助战。

而在中原战场上,多尔衮也又作了一番重新布置,首先是在大名府驻守五万人马,包括一万神军营的士兵,因为大名府位于开封府的正北方向,与山东东昌府交界,是清军向北方撤军的要路,虽然说多尔衮现在还不打算放弃中原,但归途的道路还是要先守好。其次给勒克徳浑増加两万人马,让他一定要严守住归徳府。守住开封的正东面。

同时现在多尔衮也深感清军在中原战场十分被动,如果还是一味防守,根本就无法取胜,因为中华军一定会在局部作战形成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因此必须主动出击,以攻带守,才有能够扭转目前的局面,而清军攻击的目标,就在汝宁府。

汝宁府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西边与湖北随州相接、东边与安徽庐州相望,南抵大别山北,这时汝宁府南部的光州、信阳一线以南的地区被中华军占领,连结是湖广、淮南两个军区。而北部的治所汝南一带地区还在清军手里,但陈州失守以后,汝宁府与清军的连结也已岌岌可断。一但中华军分从南阳和陈州出击,将河南省南北截断,侧中华军的湖广、淮南两个军区将彻底连成一片,中华军就可以多点出击,进攻开封府。因此现在清军最好的反击地方就是在汝宁府,向东可以复夺陈州,向西可以兵逼南阳;向南可以直接断开中华军湖广、淮南两个军区的联系。

而这一次作战多尔衮也决定,交给英亲王阿济格来完成。

阿济格和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多尔衮的一母兄长,在清军入关以前,阿济格就有清廷第一猛将之称,就连以勇猛好战而着称的豪格,也只能位居阿济格之后,名列次席。而在另一时空里最著名的巴鲁图鳌拜,只是号称满清第一勇士,猛将和勇士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在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因为要处理国政,无法分身再领兵作战,而阿济格和多铎也成为多尔衮的左膀右臂,代替多尔衮统领大军,东征西杀,基本平定了北方。

在清廷的第一次南征中,阿济格和多铎分为东西两路南下,统领东路军的阿济格正好遇见商毅,双方展开了江淮战役,这也是清廷与商毅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战斗,结果阿济格在商毅手上吃了大亏,第一次南征也就宣告失败。而也就是从那以后起,清廷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