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3节(6 / 6)

加入书签

得功也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现在自已手下还有七八千人马,并没有被中华军打散,还保持着抵抗力,不能算是胜负己分,完全够得上按火线起义的标准。其他诸将也都认为,能算火线起义当然是好了,因为如果是火线起义,则还算有立功表现,可以在中华军里面任职。

听完徐得功派来的代表讲说的要求之后,丁其兵立刻就火了。商毅制定的这些标准,中华军的官兵们当然都清楚,其中最难介定的,就是火线起义和火线投降,毕竟两者都是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但“尚未明显分出胜负”,“已经明显分出胜负”这两个概念,只能由一线的指挥官自己来判断了。

但在这一战都打到这个份上,居然还想算火线起义,那有这种道理,因此丁其兵气呼呼的对代表道:“回去告诉徐得功,你们只能算火线投降,不能算火线起义,接受的话,就立刻放下武器,出来投降,不接受那就接着再打,信不信,只要开打了,最多十分钟,我就可以把你们全灭了。”

代表回去将丁其兵的回复告诉徐得功等人,徐得功又和诸将商议,最后决定,投降就投降吧,至少能够保住性命,再打下去,肯定是没命了。于是徐得功再次派出代表,来见丁其兵,表示愿意向中华军投降。

就这样清军放弃抵抗,全部投降,也标志着邓州战役全部结束,在进攻邓州的战斗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四千一百二十七人,投降八千三百二十六人,逃回南阳的清军不足三千,而中华军自身的伤亡,只有四百三十三人,另有三百七十五人受伤。

另外邓州也是清军驻守南阳的一个重要地点,因此城里的各种军用物资也比较丰富,虽然由于清军的火器不多,因此火药的数量很少,但各种粮食、草料、车辆、帐蓬、布匹等等,都有不少,也算是收获巨大。

而在南阳城里驻守的耿仲明这几天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他愿以为调左梦庚去救援邓州,怎么样也可以把邓州拖上几天,那知左梦庚的援军和邓州会在同一天被中华军击败,两路一共有三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南阳的,只有连得城所带的两千多人马。而现在南阳地区的清军只剩下五万多人,和中华军相比,己不占任何的优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