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2 / 4)

加入书签

不像是一个司机。而旁边的秘书此时却一言不发,又是另外一幅景象。

崔戈则不以为然的说道:“人生最大的乐趣不就是探索之中成长吗?要是没有这个乐趣,毋宁死!”

“哟,老崔这话说的……”

调笑之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食堂的两个工作人员就开始上菜了。其实即便是中层干部,也都是自己去食堂窗口打菜的。不过钟师傅可不是那么不会来事的人,看到云老总亲自来食堂了,自然就叫了两个饭堂的工作人员充当临时的服务员。

上来的菜式非常精美,可以看出食堂做菜的师傅绝对是动了心思,曾良君肚子也饿了,就先放开大吃起来。小李子和崔戈也没有什么风度,都是埋头就一阵猛扒的人,几乎是风卷残云。

云落和那位女秘书自然不可能是这幅吃香了,小口慢咽,很有看相。

吃饭完之后,曾良君意识到今天必须将研究所的话题挑起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直接说了。

“云总,上次我说的那个研究所,不知道您现在是什么想法?”

云落眨巴了眼睛,从小坤包里面拿出纸巾抹了抹。

“研究所的问题,我还没有跟神龙集团的其他几位负责人沟通,本来我准备找个时间找你谈谈的,不过前一段时间比较忙就一直耽搁的,我想知道你对找个研究所出成果的概率有几成?”

成立一个研究所,对于所有搞科研和技术的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是对于企业和资本来说,却并不是一项首选。许多企业宁愿招一大票人在自己企业里面研究,或者直接找那些拥有技术的企业购买技术,都不愿意成立研究所。

原因就是研究所往往很难出成果,特别是当前社会,各种厚颜无耻的骗子横行,而科技成果刚刚是最容易造假的。

出资成立一个研究所,无疑是一场没有把握的豪赌。况且成立研究所之后,即研究出了新技术和新的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商用,这也是资本最忌讳的地方。所以整个共和国内,都没有人愿意好好的静下心来研究新技术,大家都等着被人将新技术应用成熟了,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剽窃之。

曾良君琢磨了一下,抬头说道:“云总,其实我想给你的答案是十成,不过这么说的话,肯定你绝对我太过自满。我想知道云总希望研究所的研发是面向哪个方向的?”

“哪个方向?”云落迟疑了一下。

“例如高精度自动化机床。”曾良君直视着云落,仿佛将云落内心的看法全部看清楚了。

不知为何,云落突然觉得曾良君能够一眼就将自己的想法看穿了,其实在曾良君提供帕米尔系数的那个时候,云落就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丝商机,认为将这方面的才能应用在机床上的话,那才是最契合的。

既然曾良君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面掌握如此强大的数据,那么将这些数据应用在汽车发动机的领域,那就是一种浪费。

毕竟,就算神龙集团掌握了第十位的帕米尔系数,那也仅仅只能够在材料方面进行优化罢了,没有高精度机床,一样造不出能够媲美欧美汽车的水平。

机床,就像是一把合用的菜刀,美国和欧洲还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之所以远超出中国的产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的机床上面的发展领先中国几十年。

可以这么说,体现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的强弱,关键就在于机床的先进程度上面。

听到曾良君这么说,崔戈的嘴巴也是张得大大的问道:“高精度,有多高?”

中国不是生产不出机床,事实上共和国的机床的产量一直都不低,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机床一直就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共和国在机床领域上面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的机床一直都徘徊在中的市场,高档市场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永远都加入不了。

机床是德国和日本,刀头是瑞典和美国的,价格比国内贵五倍非常正常,有些特种机床的价格更是高达十倍二十倍的价格,甚至于根本就不卖给共和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有些特种机床完全可以用来加工f22战斗机了,这种东西出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一时半会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例如,媲美得过玛吉,或者瑞典特维克……”

“好小子,有信心!”崔戈兴奋起来拍了拍桌子,云落倒是对他瞪了瞪眼睛。曾良君这话说的有点大,机床的复杂不仅仅在材料上面,还涉及到很多学科,曾良君虽然是材料系的研究生,背后还站了一个陈朴良,但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呢?虽然机床最重要的一环确实是材料问题,但是数控机涉及到的问题并不只有材料一块,还有定位切割,数控编程等复杂的学科,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

希望

云落思考的问题,似乎都挂在脸上,曾良君很容易就读出来了。

“云总,你考虑的那些问题,我都有考虑过,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大,数控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内并不是弱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