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节(1 / 3)

加入书签

九十年代初,齐辉只是做点小钢材生意,几年下来手里头也有一百多万。后来一次和朋友闲聊,听朋友的一个老表说,钢材生意现在做不开,应该搞糖销售。因为朋友的老表是个京官,形势看得清。齐辉当时就拍板,转型搞糖生意。

经过一番打听,云南多产糖,便一张机票飞了过去,选了个点。通过大学同学,齐辉与一家糖厂取得了联系。之后,又通过朋友认识了几个地方官员,经常开饭局。期间,齐辉多次邀请糖厂厂长。厂长一看齐辉挺有关系,便告诉他,现在糖厂要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但资金不足,刚好国家又实施紧缩政策,从银行贷款难度太大,或者说几乎就没有可能,所以有个好机会摆在了面前。

齐辉抓住了这个机会,拿出了一百万,借给糖厂做技改资金,同时得到了一份合约:一年内,按每吨两千六百元的价格从糖厂批发。齐辉知道其中的好处,觉得好处太大,忙回来求爷爷告奶奶,东拼西凑又捣腾到了一百万借给糖厂,于是,合约期限又一年改为三年。

这三年当中,齐辉赚得有点离奇。最高时倒手出去,差价每吨竟高达三千元之多!据说那几年当中,齐辉起码挣了五六千万。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国外大量涌入原糖,致使国内的糖价骤然下跌,齐辉看到势头不对,退出了糖销售行业,回到了环洪。

回环洪后,齐辉做了一段时间外汇生意,之后又转到餐饮娱乐上,最近几年,又涉足地产界,而且势头不弱。

【145】 叫停

齐辉虽然悄悄回来,可也不是秘密,毕竟是个人物。

骆英又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万抗,要他注意安全。万抗并不在意,说既然齐辉也是个厉害人物,在没有彻底弄清楚真相之前不会贸然行事。

万抗的判断非常正确,齐辉回来后,先是找齐耀身边亲近的人了解情况,方方面面事无巨细,一直持续了两天。初步的判断可以确定,万抗绝对是第一个处置对象,因为齐耀的遭遇跟他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齐辉回来不仅仅是为了齐耀的事,还有他的齐氏集团。虽然现在日本拓展了不少业务,但环洪的业务他根本没放下,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餐饮娱乐,他都要保持一种繁荣的景象,因为还有另外一种需要。

齐氏集团的事,齐辉没有准确判断,尽管根据竞标前工地别纵火一事,可以看出是钱大成那边的故事,但生性狐疑的他认为,也可能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来收渔利。这事需要慢慢观察,不能早下定论。

可万抗的事是能确定。

齐耀并不打算采用如何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虽然他身边也有高手,但他想用慢性催杀法来达到目的,他要让万抗一事无成,尔后穷困潦倒,最后再豪笑着取了他的性命。

打听万抗的底细,成了齐辉的第一步行动。

环洪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尤其是在骆英十分警惕的情况下,齐辉的行动自然逃不过骆英的耳目。

骆英也在行动,她要彻底弄清齐辉的底细,相对于钱大成来说,齐辉似乎更神秘一些。

齐辉了解到,万抗现在正着手的项目,一个只要不傻就能看出违规的项目。

不过齐辉不着急动手,工地现在正打桩基,没见什么明显效果。齐辉想等到楼层可观时再出手,揭发万抗个措手不及,让他陷一陷。

万抗当然不会知道,还干得热火朝天,眨眼间,一楼楼顶已经浇灌,到了二层主体墙。

骆英是很警觉的,她觉得很不正常。常理说,就算齐辉不了解别的,但齐耀是毁在了万抗手里,该是很明显的,只是缺少证据。不过对他来说,证据无所谓,消弭所谓的仇恨才是首选。但齐辉没有动静,越是这样就越可怕。

表面上一切风平浪静。

当集资楼到五层高的时候,果然发生了事情,被叫停。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因为两栋楼是同时开工,如果烂尾,损失不小。虽然损失最大的是公检法部门,但人家是公家,总有办法补过来。万抗不一样,少部分垫资,也是倾其所有了,如果这么一烂,还真是要亏大。

“先别急,等等看,估计这事应该能得到解决。”骆英安慰万抗,“公检法毕竟是环洪三大系,办法应该会有,否则面上也过不去,他们应该想办法。”

就这事,骆英还向公安局副局长龚平打听。龚平的说法和骆英的猜测一样,说局长正在想办法,已经和检察长、法院院长谈过,怎么也得把那两栋楼给封了顶,他们已经到上面找人。

事实上,找人也没用。因为这事闹得挺大,如果不处在网络时代也许没事。齐辉找人策划了,炒得沸沸扬扬。环洪市委甚至召开了常委会,来研究这个问题。

“影响太大,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我们做事必须果断一点!”市委政法委书记仲东方的意见很坚决,必须拆除!

有仲东方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常委都失了声,谁想挑个坏头?包括市委书记毛群中。

市里的意见几乎是确定了,拆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