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3章 毕业设计(2 / 3)

加入书签

更适合的区域建设校园。

“所以在规范编订的时候,也应该把选址的标准定好,避免因为选址不当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汶川地震后,新建校舍和其它建筑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就非常重视,尽量避免将建筑建造在类似的区域。

“这一点你提醒的很对,我们在之前编订规范的时候,就只注意到了建筑本身的问题,而忽视了选址的问题!房子盖得再好,背后的山要是不稳的话,遇到地震也扛不住啊!”刘玉生等人很支持这个意见,连忙拿出笔记本记下。

“在研究了一些国内外地震后校舍破坏的资料后,我们发现,除了工程质量上的问题之外,那些破坏比较严重的校舍,在结构设计上都没有做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震作用使柱端部形成柱铰,进而引起结构形成机构,而且底层是薄弱层所在,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底层,所以在强震下底层垮塌!”

这些描述就更加专业了,对结构和抗震技术不太了解的听起来难免一头雾水,但刘玉生等人听着却是津津有味。

“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建筑设计人员经常将梁的断面取的比较高,而且梁配筋富裕很多,使得节点处梁的抗弯能力增大,这样在节点弯矩作用下柱端先形成铰。”

“加上框架结构的底层结构层高大,地震时沿高度方向的剪切性变型使底层侧移值大,水平位移角也大,p-△效应加大,最终在底层结构出现倒塌。”刘玉生、高德功和宋康昊都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三言两语就把问题分析清楚了。

“小楼你说的应该是其他国家的校舍吧?咱们国家现在物资这么紧缺,可修不起这么用料扎实的学校啊!”现在钢筋多稀缺啊,大家在用的时候肯定想方设法省着用,那还会出现配筋富裕的情况?

“确实是这样,不过咱们在编订规范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前瞻性,虽然眼下还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稀缺的问题迟早会解决;同时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后新建学校的时候预算肯定会越来越宽裕!”实际上,林楼指出的这些问题,正是北川中学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

“有时候建造房屋不是用料越扎实越好,也得考虑科学,免得有人好心办错事,所以我建议在制定新规范的时候,要把这些内容都加进去!”这一条其实是2001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北川中学的教学楼是在该版规范出台之前修建的。

同时由于采光的需求,教学楼通常采取单面走廊的设计,横向框架经常为一垮或者两垮,横向结构的冗余度少,这样又增加了建筑在地震中横向倒塌的概率,这是结构能力不完善,没有达到抗震要求的结果。

“小楼说得有道理啊,一版规范出来,短的要用五六年,长的要用十来年,所以咱们在制定规范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现有的条件,还应该对未来的发展有合理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既然国外已经因为这些设计造成了很不好的结果,那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说得就是现在的情况了,咱们不能因为国内现在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就在规范中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咱们国家迟早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肯定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能尽早避免就省了许多弯路啊!”

“咱们现在的学校,还是以预制装配楼板的砖混式结构为主,同时由于建筑材料稀缺的原因,经常会出现构造柱设置、拉筋埋设明显偏少的现象,同时由于施工水平较低的原因,结构的抗震性能会进一步降低!”说完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林楼又讲到了现在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楼,再遇到地震的时候,很容易在横向主震的作用下因为预制楼板的整体作用不强、纵墙水平抗力不足的问题而倒塌!”聚源中学就是这样的情况,这所学校兴建于八十年代,存在着同一时期学校建设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后来因为入学学生增多,又在老楼上方进行了加盖,又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从而导致了那场悲剧的发生。

“另外,我在四川的时候,还看了一座比较典型的教学楼,这栋楼建造于七十年代,那时候七八年版的规范还没出来呢,他们在建造学校的时候对抗震性能不够重视,仅在基础和四层屋顶处设有圈梁,构造柱少,抗震性能极差。”

“而且预制楼板配筋量少,预应力筋的延性差,施工过程中也缺少叠合层或者必要的拉伸措施,一旦发生地震,就容易出现无延性的断裂或者掉落,使得墙体失去楼层板的约束,加速墙体的失稳破坏,加剧了结构的倒塌!”

这是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案例,与之对应的是绵竹中学教学楼由于是现浇的框架结构,建造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规范,质量可靠,而且建成时间较短,建筑老化并不严重,所以在地震中表现优秀,仅有装饰材料和少量结构破坏,有效地保证了师生们的安全。

这场地震中倒塌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建筑设计存在问题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这些有多是有历史原因的,你不能要求他们在没有规范出台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