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初步方案通过(1 / 3)
见完吴委员,林楼回去给许文彪打了个电话,让他跟梁志天等香江事务所的骨干马上来京城,等他们都到了之后,林楼开会通报了这一消息,“这次亚运会的场馆及其他配套建筑的设计业务,将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我们也要做好准备,尽快拿出方案来!”
“老板,我们打算参加那几个项目的竞标?最近香江的报纸媒体,全是北京拿下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好多大富豪都准备捐款呢!我们要是能拿下几个重要项目,对事务所日后的业务一定很有帮助。”
许文彪当然知道亚运会的巨大影响,所以询问过后,还讲述了北京拿下亚运会主办权在香江造成的影响,顺便展望了一番未来。
关于这些,林楼肯定比他更清楚,要知道奥体中心旁边的游泳馆就是霍先生捐资一亿修建的,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英东游泳馆。
日后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修建水立方的时候,霍先生又捐了两个亿,然后就在这届奥运会上,就在水立方里,他的孙媳妇郭晶晶拿到了金牌。
“既然要拿就拿影响力最大的建筑,主体育场组委员打算继续使用工人体育场,不会重新修建新的,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翻修改建,那么在剩下的所有体育场馆里面,最受人关注的就是位于咱们这座四合院南边的主体育馆了。”
“我的计划是将主体育馆和周围的体育场、游泳馆、曲棍球场、综合业务楼以及周围的景观作为一个整体项目,一起设计,一起拿过去竞标!为北京打造一个以体育产业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林楼向他们通报了自己的计划。
“按照初步估算,这些项目占地面积66公顷,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从规模上来讲,比乌鲁迪的圣鼓体育场大得多,丝毫不下于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项目。”
“城市综合体?”李庆熙和许文彪等人经常接受林楼的熏陶,对城市综合体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眼下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综合体多以商业性质居多,所以对体育综合体这个想法还有些疑惑,当下就提出了疑问。
林楼给他们做了解释,“超过十万平米的体育设施,一旦建成,每逢体育比赛或者文艺演出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人流,如果这些人只是来看看比赛或者演出就走,实在是有些太浪费了,在周围增加了购物、餐饮等商业配套,必然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没有演出或者比赛的时候,这些场馆也会对外开放,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进来运动锻炼,他们同样有购物、用餐等需求,这些配套也能满足他们,所以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说,这一计划是可行的。”
日后的奥体中心早就不只是单纯的体育竞赛场馆了,在增加了商业、旅游、餐饮等配套后变成了多物业形式超级综合体,林楼只是把将来的工作提前做好罢了。
当然,商业活动必然会受到时代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影响,2008年之后的奥体中心对现在的北京来说还是太前卫了,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成了疯子,所以在林楼的计划里,这些配套设施肯定会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来。
然后林楼又拿出了美国、欧洲一些体育场馆的资料,向他们展示了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他们这才慢慢地接受了林楼的想法。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一位设计师或者一家设计单位负责同一地块所有项目的设计,能够保证风格的统一性,减少设计冲突,同时还可以在景观、管线等方面节省成本,是要比每位建筑师负责一座体育场馆要好得多。”
就算是地块整体有一定规划,安排好了管线的入口,但负责某座场馆的建筑师不一定了解临近场馆设计人员的想法,还是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而一名建筑师负责所有场馆,就可以进行统一地规划,从而减少重复、浪费。
同时在采购方面也有便利,同一位建筑师肯定会尽可能地选择同一家企业生产的某种设备或者建筑材料,对工业化生产来说,做得越多,成本就越低,采购价格也自然就降下去了。
讨论结束,林楼还是和之前一样,先让他们试一试,然后自己再拿出自己的方案,或者在他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但在此之前,一些大方向上的东西还是要先确定下的,所以李庆熙问道,“那么,这个项目要把握的精髓究竟在那里?”
对此林楼也是早有准备,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充分体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1990年亚运会的理念肯定和2008年奥运会不同,但这三个方向依旧可以用上,而且也非常合适。
“1990年的亚运会即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同时也是对未来申办奥运会的一次预演,必须让外国人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变化,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实力,改变他们关于中国的固有印象。”
“所以你们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表达出来,在保证场馆功能完善、美观大方的同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化精髓都融入进去,让来参加或者观看比赛的远动员、观众一看,
↑返回顶部↑